您好,欢迎来到骏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绿咖观点 >谭洪卫

谭洪卫:节能提效外 绿色建筑还需要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

时间:2022-10-17     作者:seven     来源:中国新闻网     阅读:191563

大咖观点: 如何建设绿色建筑?“在建筑里边就三句话,一是节能,二是提效,还有一个是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应用


高交会-环保与能源展-876 x 133 px.png

高交会-建筑科技创新展-876 x 133 px.png

“从消费端来统计,建筑的能耗大于交通。”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同济大学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谭洪卫告诉记者,相较于工业、交通领域,建筑板块的节能减排更复杂。

谭洪卫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

同济大学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21)》显示,2019年中国建筑运行占全社会能耗的23%。从二氧化碳排放角度看,2019年中国建筑运行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社会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约22%。

谭洪卫认为,建筑运行能耗大在于建筑板块涉及民生领域,体量大,后续的刚需也大,“我们城镇化每年还有大概1%的增长空间,城镇化就意味着城市里面大量的基础设施、建筑设施要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表示,2012年以来,建成绿色建筑约85亿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约17亿平方米。但中国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约束依然突出。

如何建设绿色建筑?“在建筑里边就三句话,一是节能,二是提效,还有一个是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应用。谭洪卫认为,建筑能耗和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用电最多的季节性空调。据悉,建筑节能中提到的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可以降低建筑空调采暖能耗。

被动建筑节能技术因地理环境不同,节能策略也有所差异。北方寒冷地区墙体保温可以解决大问题,而南方建筑物更需减少玻璃外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

然而,被动技术并非万能,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南方炎热气候区的建筑。维系室内舒适健康的环境还得依赖空调通风设备,这就需提高设备能源利用效率。谭洪卫认为,提效需要对空调产品及系统进行不断的技术研发,提升能效,“照明、冰箱等其他都是一样的道理,提高能源效率,让我们整个建筑中的机电产品及系统往这个方向去努力。”

此外,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现在中国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能和价廉的煤电持平,谭洪卫补充道:“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光伏发电)无补贴时代,以前是靠国家补贴,现在已不再需要。”

国家能源局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光伏发电利用小时数较高的地区为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中国弃光电量17亿千瓦时,弃光率2.5%,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光伏消纳问题较突出的西北地区弃光率降至5.1%。

西北地区太阳辐照条件好,发电量大,但当地没有足够的消纳能力,输入电网,设施又无法承受,只好“弃光弃风”。如何解决?目前可用特高压输电系统,把多余电能通过特高压线路输送到发达地区,但基础设施成本很高;或者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与集中式大规模的光伏发电不同,分布式光伏分布在城镇的设施及建筑楼顶。今后光伏在建筑中的应用还可带动建筑的直流供电模式,电器可直接使用光伏系统转换来的直流电,节省能源损失,进一步提升建筑能效和安全性。

发展绿色建筑不仅涉及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也要兼顾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谭洪卫表示,这需要双轮并驱,一是“双碳”战略,引领方向;二是数字化转型,为绿色发展赋能

在建筑绿色低碳发展领域,谭洪卫是减碳先行者,2010年已开始零能耗建筑的探索与实践,连续三届率领跨学科团队参赛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完成中国首发的零能耗建筑作品与示范。为推动绿色校园建设,他于2008年主持编写了《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提出建设数据平台。“管理的漏洞,技术的缺陷,通过数据反映出来,然后就出台相应的对策,这叫有的放矢。”谭洪卫表示,若数据没有机制来运营维护或不产生效益,就会变成垃圾数据。

近年来,低碳园区的实践取得阶段性进步,但大多“零碳园区”、“零能耗建筑”还集中在技术堆砌示范层面,而非真正可复制、可持续、可规模化的“真零碳”。“我们不缺技术和政策,缺的是一种系统性思维方式的转变。”谭洪卫总结道,低碳不应只是示范,零碳(碳中和)并非需要短跑冲刺,而是需要科学布局,协同发展,要用数据说话,让数据贯穿碳中和全环节,才能让政策与技术真正落地。

骏绿网(www.jungreen.com)国内首家以绿色建筑视频直播为特色的专业门户网站,是整合绿色建筑、WELL健康建筑、LEED、海绵城市等行业视频、专家、法规、标准、案例、问答、在线绿评等内容的全新绿色建筑门户网站。服务热线:4006464264



绿色装配第一直播-骏绿网


高交会建筑科技创新展引领绿色建材发展新潮流

一文看全 十四五各省市超低能耗建筑面积汇总!

深圳装配式建筑建设规模逾6000万平方米,居全国前列

绿色建筑专家丨李鹍正式入驻骏绿网“绿色建筑大咖”专家库!

【骏绿网直播回顾】刘美霞: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骏绿网申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骏绿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骏绿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骏绿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骏绿网QQ:3525864755,紧急联系方式:0755-86008491


骏绿网.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