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骏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绿咖观点 >张跃

对话绿咖: “双碳”目标下,建筑行业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时间:2022-12-19     作者:Jane     来源:郭松峤     阅读:177986

大咖观点: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建筑业的碳排放占了全部碳排放的50%,建筑业是率先实现碳中和最有潜力的行业。

中国能否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建筑行业至关重要。为此,在“双碳”背景下,中国建筑业正逐步加快绿色建筑的发展步伐。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下简称“方案”)提出,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力争到2060年前,城乡建设方式全面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城乡建设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基本扭转。

建材行业实现“双碳”目标还面临哪些挑战?“双碳”目标下,未来绿色建筑及绿色建材行业的机遇如何?如何看待城镇化进程对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围绕着这些市场关注的问题,记者专访了远大集团董事长张跃。

作为长期绿色低碳的实践者,张跃所在的远大集团有限公司下设远大近零能耗建筑科技、远大空调、远大能源利用管理等多家子公司。其中,远大近零能耗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就专门从事既有建筑隔热改造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节能分享、碳交易等服务。

在张跃看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建筑业的碳排放占了全部碳排放的50%,建筑业是率先实现碳中和最有潜力的行业。建筑产业的绿色转型,既会给行业本身带来内部效益,更会带来消费者的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中,他提出,通过建筑隔热改造工程来刺激经济。“中国当前迫切需要改造的建筑面积有200亿平米。如果将这200亿平米进行改造,中国碳排放每年可以减少将近30%。这200亿平米需要20年时间完成,这对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

此外,在张跃看来,建筑行业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着标准、技术、材料和国家对建筑的规管模式这四方面的挑战。

还值得注意的是,《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指出,引导建材企业积极消纳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对此,张跃建议,提高可再生能源设备的持久化和无害化,把可再生能源设备的耐久性要成为强制标准,从而提高可再生能源设备的使用年限。

“建筑产业的绿色转型将是一场极其深刻和广泛的革命”

记者: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在你看来,这一文件将对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张跃:这个方案非常好。如果能够真正的按照该方案来推行的话,尤其是在标准化方面,如果能够按照这个方案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并且严格执行,而不是以一般的简单罚款等行政手段来替代这个标准。此外,如果能够像我们对待建筑结构安全标准、建筑消防安全那样来对待这个节能标准的话,相信中国的建筑节能和建筑碳排放的水平可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记者:有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存量建筑中具有绿色建筑认证的占比仅1%,这意味着未来绿色建筑及绿色建材在政策推动下具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你如何看待未来绿色建筑及绿色建材行业的机遇?

张跃:首先,在我看来,中国目前除了远大的建筑,几乎没有绿色建筑。因为不论是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节能的指标,还是建筑的空气指标,都很低。当然这种问题并不仅仅在中国存在,在全世界都存在。全世界所谓的绿色建筑大多数都达不到一个真正的、按现代科技标准所体现的那些绿色标准,这是一个核心问题。所以,不是说现在中国有多少比例的绿色建筑,而是现在这些绿色建筑的标准很低。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即使100%采用了当前的绿色建筑标准,这些所谓的绿色建筑的节能等级也是很低的。

其次,从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方面看,建筑产业如果要真正走向绿色建筑,甚至于按远大的标准是走向近零能耗建筑,必须100%采用钢结构或者不锈钢结构的建筑。如果是这样的话,建筑产业潜在的经济效益巨大,其对提高社会的整个经济水平,以及降低民众生活成本、居住成本等都会带来巨大的好处。这既会带来内部效益,即给建筑产业本身带来效益。其更会带来外部效益,就是带给消费者的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经济效益合起来的话,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经济水平、民众经济上的获得感都会有巨大的变化。所以,建筑产业真正向绿色转型将是一场极其深刻和广泛的革命。

“建筑隔热改造可以带来三个效益”

记者:据你了解,目前建筑业绿色低碳的转型情况怎么样?

张跃:从全球来看,世界碳排放50%来自建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建筑的碳排放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首先要重视建筑节能。

但实际上,全国新建筑的建筑隔热的推进力度很不够,大部分都是为了应付验收。比如,在湖南等南方的一些省份,为了验收通过,会在建筑内部加入珍珠岩和水泥去做隔热,不仅效果差,还容易产生霉菌,甚至这些材料会被使用者(业主)为了达到增加面积的效果而铲除。所以在南方地区,一些建筑的室内隔热成为乌龙工程,不仅浪费了人力资源,还产生了建筑垃圾,因为这些政策不是强制性的,导致不仅对建筑隔热起不到推进作用,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在北方,黄河以北地区是有推进的,建筑的外保温要求很严格,而且确实带来减碳作用。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有几点建议。一是不管南方北方,都一定要做建筑的外保温。二是建筑隔热要一步到位,应该按近零能耗标准,保温的厚度比国家标准更厚一些,窗户的玻璃至少三层,100%做窗外遮阳,建议窗内隔热,100%新风热回收。大部分能源消耗都是因为建筑不隔热而消耗的,如果把建筑隔热做好,像我们这样做到极致,有可能减少90%的能源消耗。三是通过建筑隔热改造工程来刺激经济。中国当前迫切需要改造的建筑面积有200亿平米。这不包含使用率低的公共建筑,以及南方温暖地区的一些省份,比如云南、广西、广东等。如果将这200亿平米进行改造,中国碳排放每年可以减少将近30%。这200亿平米需要20年时间完成,这对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

举个例子,前英国首相布莱尔任职时期出台了一份重要的能源扶贫政策,在英国,有些贫困人家不是买不起面包,而是供不起暖。因为在冬天,能源支出是饮食支出的3倍。英国的操作方法就是帮助低收入家庭进行建筑的隔热改造,这件事情花了10年时间,低收入家庭隔热改造完成后,其他富裕阶层的人也跟着搞节能改造,从而拉动了整个社会的节能改造,进而促进经济发展。这个案例可以给中国作为参考,中国在搞扶贫时,可以通过改造房子,降低低收入家庭生活成本,提高大众健康水平和居住舒适度。例如,黄河以北地区冬季抗生素使用量非常高,原因就是天气寒冷。中国很多感冒药厂家都在黑龙江和吉林,原因也是冬天不敢开窗而导致普遍性的感冒。

总体来说,建筑隔热改造可以带来三个效益:减碳,拉动经济和提高大众生活质量。

“建筑行业实现‘双碳’目标面临四个挑战”

记者:建筑行业实现“双碳”目标还面临哪些挑战?

张跃:建筑行业实现“双碳”目标面临四个挑战。

一是,标准的挑战。如果说不制定严格的标准,不执行严格的标准,“双碳”目标很难在一个这么广泛的产业里面得以实现。

二是,技术的挑战。如果我们还是采用传统的老技术,用现场施工的方法,用单个项目设计的方案,建筑的技术水平是不可能提高的。就像有业主想要好房子,有开发商想造好房子也造不出来。不进行建筑技术的革命,是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而建筑技术革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工厂化。

第三,材料的革命。如果还继续利用混凝土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材料,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工厂化建筑,同时建筑的碳排放也会持续很高,这是因为水泥只有几十年的寿命。而用钢结构,尤其是用不锈钢结构,就可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它一方面能够便于实现工厂化生产,因为轻量化,另一方面又能够使建筑的寿命大幅度延长,使建筑建造过程中的碳排放大大减少,大概可以减少90%-95%。

第四,我还建议国家对建筑的规管模式必须要改变。如果总是用对待设计院和对待包工头的传统方式来对待具有研发体系、具有流水线生产的工厂化建筑,那么建筑产业难以发展起来。因为不论是人工成本、管理成本,还是腐败等原因造成的成本,最后都会造成整个社会低效率的成本,导致建筑产业是一个落后的产业。如果建筑的审查模式像工业技术那样,比方说像汽车那样规管,对工厂产品的研发、生产过程管理进行严格的把控,标准化产品在终端应用时,由工信部或者工业管理部门来管理,而不是由建筑的质检站或者是各种报建的规管流程——如果不是这样管理,相信建筑的水平就会大幅度提高,成本会大幅度的降低,工厂化建筑才有可能实现。所以,建筑的规管方式应该进行彻底的变革,建筑的地上部分应该是属于工信部的规管范围,而建筑的地下部分或者是园林、环境部分可以继续由建筑主管部门来管理。

“建议把可再生能源设备的耐久性成为强制标准”

记者:中国的城镇化还未完成,这意味着中国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将继续增加。如何看待城镇化进程对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应对?

张跃:我认为有4点应该优先考虑。第一是,建筑的隔热。

第二是,建筑的材料,不能再使用混凝土。很多科技领域都有强大的成果,唯有建筑领域依然还在用仅五六十年寿命的混凝土,不仅造成大量碳排放和污染,而且拆了之后地球将被建筑垃圾堆满。必须紧急行动起来,推广节能耐久的建筑科技。

第三是,建议融合社区。居住和工作融为一体,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很多城市的开发区、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到处分散布置。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德国、芬兰、瑞典、丹麦、挪威以及日本的做法。根据有关政策,现在在这些国家的一些高密度的居住区里面,强制性的腾出一定比例的办公区。还比如,在德国高密度的居住区,房东将房屋出租,如果是住宅性质,收税很高,如果是商业或者是零售、办公性质,就免税。

现在欧盟很多国家的一些强制性法规,可以大幅度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碳排放,提高居住质量。其实,城市的居住质量就是被分隔式社区所破坏了,在过去50年的时间里,一些所谓的现代化城市规划,把功能分区,导致了交通通勤浪费时间。可以说,很多建筑的碳排放是不合理的城市规划造成的。

第四是,建议提高可再生能源设备的持久化和无害化,把可再生能源设备的耐久性要成为强制标准。《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指出,加快清洁绿色能源应用。引导建材企业积极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高于本区域最低消纳责任权重,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可再生能源本来应该是可再生的,但实际上,根据我们了解,现在大量的可再生能源设备连碳排放还没平衡就不能用了。比如,太阳能设计寿命只有二十年,这个是完全可以提高到五十年的。理论上风能叶片设计寿命是二十,实际上许多只可用五六年。太阳能的主要问题是接线端漏电造成能量衰减。风能叶片的问题是材料不应该使用玻璃钢,不仅寿命短,还有剧毒。在我看来,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建议通过设立强制性法规来解决这些,从而提高可再生能源设备的使用年限。

骏绿网(ww.jungreen.com)国内首家以绿色建筑视频直播为特色的专业门户网站,是整合绿色建筑、WELL健康建筑、LEED、海绵城市等行业视频、专家、法规、标准、案例、问答、在线绿评等内容的全新绿色建筑门户网站。服务热线:4006464264



3.png 


绿色建筑专家丨刘亮正式入驻骏绿网“绿色建筑大咖”专家库!

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  万亿绿色建材市场迎风口

装配率不低于50%│东莞市进一步明确装配式建筑实施标准和范围等有关要求

【骏绿网直播回顾】四川|绿色建筑低碳专题线上培训讲座

绿色建筑专家丨黄建宏正式入驻骏绿网“绿色建筑大咖”专家库!

骏绿网申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骏绿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骏绿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骏绿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骏绿网QQ:3525864755,紧急联系方式:0755-86008491


骏绿网.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