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骏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绿咖观点 >周荃

周荃:发展绿色建筑与绿美广东不谋而合,加强金融赋能建筑降碳

时间:2023-03-13     作者:Jane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阅读:155165

大咖观点: 需推进跨行业协同管理,加强绿色金融赋能

企业微信截图_16756758856883.png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稳步推进节能降碳”作为过去五年取得的一项重要成绩,并提出,今后要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6.5亿千瓦增至12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超25%。

建筑节能一度被认为是节能降碳路上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数据显示,中国建筑碳排放占社会总排放约22%,再算上建造过程中的建材生产,碳排放占比则直逼50%。广东不乏广州、深圳等楼宇经济高地,推动建筑降碳因此成为推动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必然选择,与“绿美广东”建设行动不谋而合。

当前,建筑降碳还面临哪些方面的阻碍,应当如何破除?广东省建筑绿色低碳水平如何?全国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周荃。

专家.png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周荃认为,身为从事城乡建设领域的绿色低碳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者,我见证了广东建筑工程绿色发展机制体制不断健全的过程。近年来,广东在建筑降碳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特别是在数字化手段运用方面,积极采取数字化手段推动建筑降碳;但还需推进跨行业协同管理,加强绿色金融赋能,特别是携手港澳开展相关标准和产品研究。

积极采用数字化手段推动建筑降碳

记者:此次两会,你为何关注建筑降碳这一话题?

周荃:近年来,广东深入推进绿美广东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我本人长期从事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相关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这正对应绿美广东“六大行动”中的“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

绿色低碳建筑是人类社会继秦砖汉瓦建筑、钢筋混凝土建筑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建筑业理念的改变,其以低耗能、高效益、宜居化为模式,能推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建筑经济增长、建造技术、建造方式等带来革命性变革。

记者:你如何评价当前广东省建筑绿色低碳水平?

周荃:近年来,广东建筑工程绿色发展机制体制不断健全,标准和产业发展体系不断完善;新的建建筑节能标准进一步提高,绿色建筑实现跨越式发展,装配式建筑扎实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持续扩大。

“十三五”期间,全省城镇新建节能建筑面积9.5亿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520万平方米;到“十三五”末,广东绿色建筑总面积已超5亿平方米,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逐年递增,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面积1.15亿平方米,连续三年保持60%以上的增速,白云机场二号航站楼等一批项目获得国家绿色建筑创新奖。

此外,广东积极采取数字化手段推动建筑降碳。例如,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持和开发了“广东省绿色建筑信息平台”,它既是绿色建筑标识申报、评审和管理的业务平台,也是向民众宣传普及绿色建筑、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窗口,为绿色低碳发展工作提供了系统性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广东省绿色建筑信息平台”支持广东省民用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注册、形式审查、专家审查、公示公布、发证全过程网上操作,还具有宣传、监管、统计、展示等功能。申报单位能实时掌握评审动态,互动沟通机制流畅,增强了绿色建筑标识评审的公正性和及时性,提高了绿色建筑标识工作效能。

记者:在推进建筑降碳、绿色发展方面,目前还有哪些阻碍因素?

周荃:我认为,建筑绿色低碳化主要还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缺少合适的统计制度和统一的核算制度,不同部门在统计口径上存在差异。

第二,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缺乏管理机制。据统计,运行阶段碳排放占建筑碳排放总量的90%。然而,目前没有明确建筑碳排的责任人。

第三,跨行业合作不足。我国建筑数量巨大、业态众多,投入使用后分散到各行各业,需多行业协同管理。例如,建筑碳排与电能碳排密切相关,我国建筑用电占建筑用能比例约63%,广东等南方地区则高达78%。这需要能源部门和建筑管理部门加强合作,建筑配合电网需求响应,帮助电网“削峰填谷”。

第四,绿色金融在推动建筑绿色低碳化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仍存在前置认定难、金融产品不多等问题。

第五,作为建筑使用者的民众,其用能习惯决定了建筑的降碳水平,但目前节能降碳理念和知识推广仍有欠缺。

携手港澳搭建绿色金融跨境服务平台

记者:为加快建筑降碳进度,你有哪些建议?

周荃:我认为应该从以上提出的五方面问题着手推进建筑降碳。首先,加快建立统一的建筑碳排放相关统计和核算制度。根据建筑碳排放特征,明确建筑领域的碳排放核算边界以及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通用计算方法。统一建筑能源消费数据统计口径,满足不同领域对碳排放核算的数据需求。

其次,明确建筑运行碳排责任人,建立建筑碳排放管控多方协作管理机制。修订相关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建筑碳排的责任主体是建筑所有权人和使用人,抑或是法人单位/企业;建立监督责任方和行业管理责任方的多方协作管理机制;由建筑碳排放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各类建筑碳排放标准、技术指导文件和限额/配额指标;将建筑碳排放纳入不同业态行业管理和各级政府考核。

针对跨界协同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跨行业合作建立碳排放动态评估与监测体系,对相关数据实时监测,量化建筑运行的节能降碳效益,动态核算建筑碳排放。能源领域开展动态碳排放因子研究,以推动建筑能源的精细化动态管理。

为增强金融赋能,要完善绿色建筑预评价体系,支持绿色建筑前置信贷认定,同时银行应将获得绿色建筑标识作为信贷合同的履行承诺;推动相关部门合作,共同研发多品类,多场景的绿色金融产品;支持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碳建筑等项目;完善绿色建筑项目信息披露机制;探索碳交易、碳账户、碳信用等支持绿色建筑发展中的应用。

最后,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鼓励民众积极减碳。加强绿色低碳理念和优秀示范项目宣传,推广绿色低碳建设经验;并将相关宣传普及纳入大中小学教育体系。

记者:金融能够如何赋能建筑绿色化?在这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可以进行怎样的合作?

周荃:绿色金融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数据显示,2022年1-9月,广东省绿色建筑贷款达3300多亿元,同比增长122%,占绿色信贷贷款总额比约为16%,而这一数据在2019年仅为7%,可见近年增速较快。此外,绿色金融支持的绿色建筑、近零(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企业等关键要素都直接影响建筑领域“双碳”目标实现。

在大湾区合作方面,广东省去年印发的《广东省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行动的实施方案》提出,建立粤港澳绿色金融合作专责小组,搭建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广东将携手港澳开展碳金融领域标准、体系和产品研究,促进粤港澳三地绿色金融产品标准、绿色企业项目认定标准、绿色债券原则等的互认互鉴;并依托横琴、前海和南沙建立合作开放新机制,搭建绿色金融跨境服务平台,促进金融资源与绿色项目有效对接;建立绿色债券项目储备,搭建绿色债券发行服务中心,支持湾区内地企业赴港澳发行绿色债券。

骏绿网(www.jungreen.com)国内首家以绿色建筑视频直播为特色的专业门户网站,是整合绿色建筑、WELL健康建筑、LEED、海绵城市等行业视频、专家、法规、标准、案例、问答、在线绿评等内容的全新绿色建筑门户网站。服务热线:4006464264

3.png

 2023年第一批近零能耗建筑测评项目出炉!

当绿色建筑遇上绿色金融,各地“点绿成金”频出新招

速看!汇总2023年各地区海绵城市政策目标,快来看看有你的城市吗?

最高可罚款50万!新噪声法实施后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绿色低碳”该怎么做?快来这个沙龙看看!

骏绿网申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骏绿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骏绿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骏绿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骏绿网QQ:3525864755,紧急联系方式:0755-86008491

骏绿网.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