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骏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绿咖观点 >李觐

广州市设计院副院长李觐:科学合理“认绿”是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的焦点

时间:2023-08-01     作者:七九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阅读:161613

大咖观点: 建筑行业碳排放仍将继续增长9年

我国是世界上既有建筑和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统计专委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9)》,基准情况下,中国建筑行业的碳排放达到峰值时间预计为2039年前后。这也意味着,即使在全国碳排放总量达峰值后,建筑行业的碳排放仍将继续增长9年。

广东绿金委2022年度绿色金融专项课题一等奖《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广州市设计院副院长李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课题组建议,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面向融资的绿色建筑或建筑节能项目认定的方法和流程,为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提供技术支撑;而金融机构应提前介入绿色建筑项目的开发流程,并借助第三方服务机构,科学合理“认绿”

微信截图_20230801102912.png

李觐

建筑行业工作重点已由能耗双控逐渐转为碳双控

Q1

广州市设计院基于什么原因先后申报住建部软课题《绿色金融与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协同发展机制研究》和广东绿金委《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研究》课题?


A1:据国际能源署(IEA)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2020年全球建筑和建筑业状况报告》内容显示,2019年全球建筑建造行业碳排放占总碳排放的38%。中国建筑行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现有城镇总建筑存量约650亿平方米,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tCO_2,占全国能源碳排放的比重为51.3%。其中,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27.2亿tCO_2,占全国能源碳排放的比重为28.3%;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1亿tCO_2,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1%;建筑运行阶段能耗21.1亿tCO_2,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21.9%。

因此,加快建筑行业减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对全方位迈向低碳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会带来工程增量成本,且建筑消费者很少考虑房屋的绿色低碳性能,开发单位对此项工作意愿不高,目前建筑碳减排工作仍主要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推动和财政资金的支持,市场化机制尚未形成。

由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能够在早期帮助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但从长期来看,财政资金将无法满足绿色建筑的发展需求,需要引入市场化机制,形成土地、价格、财税、金融的综合支持体系,以激发市场主体设计、建造、使用绿色建筑的内生动力,特别是通过绿色金融应在引导建筑产业的要素配置、结构优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广州是首个经国务院批准建设、也是华南地区唯一一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的研究,为打通绿色金融和绿色建筑产融对接存在的关键障碍,为完善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机制提出专业建议。

如何科学合理“认绿”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

Q2

据悉,课题组也调研了目前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所存在的实际困难,你认为在这些困难中最难解决或者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什么?


A2:课题组认为,如何科学合理“认绿”是目前工作的焦点

一方面,项目融资和绿色认证间时间错配是目前存在的尖锐矛盾之一。由于我国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评认证全面停止,建筑项目的绿色认证必须要在工程竣工后进行,而银行出于合规性的担忧,在建筑项目拿到绿色评价认证前难以将其纳入到绿色金融优惠的范畴中。

目前,河北省、宁波市等地各自出台了面向绿色融资的绿色建筑预认证办法,由住建部门或第三方机构出具预认定证明,但仍处于试点阶段,尚未在更大范围推广。

另一方面,在“双碳”背景下,绿色建筑的内涵应顺应调整。在金融机构的实践中,“认绿”依据包括《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等,其中绿色建筑的认定主要参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该标准是对建筑绿色属性的全面评价,建议逐步增加绿色建筑运行全过程的碳排放计算、核算、核查等的权重。

第三,绿色金融对既有建筑的低碳改造项目的支持缺乏着力点。

目前绿色金融对建筑领域的支持绝大部分集中在开发贷与可再生能源(光伏、热泵)应用项目中,既有建筑节能及绿色化改造项目的体量微乎其微。

课题组认为,主要面临的障碍有三点:

一是绿色金融支持既改项目的实施流程未得到充分的细化;

二是很多既有建筑节能及绿色化改造并非全面性的,采用单项或数项低碳技术的改造现有的标准体系可能无法获得的金融部门认可的评价。以广州为例,对于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能效提升能够获得显著的减碳节能效益,然而仅进行空调系统改造的建筑项目在当前绿色信贷目录体系下通常无法得到绿色认定;

三是与房地产开发项目相比,既有建筑低碳和绿色化改造工程的资金需求量较小,考虑到认绿成本以及后期持续管理等多层因素,金融机构介入的积极性还不算高。

Q3

在目前建筑行业尚未纳入碳市场的前提下,金融机构如何更精准地支持绿色建筑?


A3:首先,有关部门需要协同政策与标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面向融资的绿色建筑或建筑节能项目认定的方法和流程,为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提供技术支撑。

其次,应将“认绿”环节交由相关部门或机构认可的专业第三方机构完成并出具绿色建筑或建筑节能项目的认证报告,减轻金融机构自身的压力。

此外,针对具体绿色建筑或建筑节能项目的特点,金融机构应提前介入项目开发流程,详细告知项目建设方现状可获的绿色金融优惠,以及绿色属性升级后潜在的优惠,协助建设方开展目标制定工作。

同时建议金融机构多渠道积极宣传绿色建筑在节约能源和贷款等方面的优势,加深潜在消费者对于绿色建筑的印象,使绿色低碳属性真正成为消费者在购房时的重要参考因素。

绿网(www.jungreen.com)国内首家以绿色建筑视频直播为特色的专业门户网站,是整合绿色建筑、WELL健康建筑、LEED、海绵城市等行业视频、专家、法规、标准、案例、问答、在线绿评等内容的全新绿色建筑门户网站。服务热线:4006464264

3.png

【新国标】《零碳建筑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发布

【骏绿网直播回顾】俞孔坚:千年沉淀的钥匙,解锁治愈地球中国模式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超低能耗建筑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的通知

骏绿网2023上半年签约17个展会项目媒体合作!

北京 | 建设100个试点示范工程,装配式、超低能耗优先

骏绿网申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骏绿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骏绿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骏绿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骏绿网QQ:3525864755,紧急联系方式:0755-86008491骏绿网.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