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骏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绿建资讯 >行业资讯 >已开工514个,完工227个!奋力打造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杭州样板”

已开工514个,完工227个!奋力打造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杭州样板”

时间:2023-03-30     作者:seven     来源:杭州日报     阅读:28663

文章摘要: 截至目前,杭州市三年示范期间计划实施的537个项目,已开工514个,完工227个。大小海绵联动,一座“会喝水”、有韧性的生态城市正不断形成。

海绵之城,示范先行。

自2021年入选全国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杭州以“水生态恢复、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资源涵养、韧性宜居建设”为重点,从优先解决对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影响大的积水内涝等问题入手,坚持全域谋划、系统施策,坚持因地制宜、有序实施,努力建设形成“山—水—林—城—湖”系统保护修复与治理、统筹洪涝潮风险防控、蓝绿系统交融下的水与园林协调发展三大示范。

截至目前,三年示范期间计划实施的537个项目,已开工514个,完工227个。大小海绵联动,一座“会喝水”、有韧性的生态城市正不断形成。

“我们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品质打造‘安澜海绵、民生海绵、品质海绵、数字海绵’,不断优化城市水环境、提升城市水安全,加快建设韧性宜居的幸福之城。”市海绵办(市建委)负责人表示,将始终贯彻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不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杭州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夯实生态基底。

企业微信截图_16801395824497.png

萧山区新塘高铁公园-砾石排水沟

从组织架构到顶层设计

全面构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四梁八柱”

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既需市区两级联动,也需部门左右协同;既要高站位谋划规划纲领,形成制度安排,也需精细制订专项方案、形成管控体系。

从强化执行力入手,杭州不断建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执行有力、高效精细的组织体系,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一竿子插到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海绵城市建设协调小组,并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统筹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工作。”市海绵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各区、县(市)也相应成立了海绵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各项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了“市级统筹、市区联动、属地管理、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

不仅如此,杭州海绵城市建设的地方立法步伐也大步迈进。

“推进《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的立法流程是我们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希望把海绵城市建设中涉及各部门工作职责以法律形式固化下来,确保各司其职、实施到位。”市海绵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海绵城市专项立法还将在立项、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等环节明确海绵城市要求,落实闭环管控。

系统工作需要系统谋划。海绵城市建设推进过程中,杭州坚持“规划先行,总体布局”,形成全域海绵城市建设“一盘棋”“一张图”。

近年来,市海绵办(市建委)牵头陆续编制了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海绵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性控制要求,基本形成了技术体系框架。2022年,根据系统化海绵城市工作要求,市海绵办(市建委)完成了排水防涝专项规划、供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市、区、重点区域多层级的系统化实施方案编制等也顺利完成。今年,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修编工作也正有条不紊推进。

既要“步调统一”,也要“因地制宜”。

在系统化实施方案编制的过程中,杭州采取市、区两级方案相结合的编制模式。其中,市级系统化方案以解决水安全保障、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提升为目标,以排涝片区为单元,重点关注海绵生态设施建设、洪涝潮防治、防洪排涝设施建设、非常规水资源整体利用;各区系统化方案则突出属地特色,在评估现状排水能力和内涝风险基础上,以提升品质为目标,完善源头减排体系。统分结合,不断强化、完善、充实全市海绵示范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

从精细实施到全程管控

建管并举加快形成海绵城市建设治理体系

对标国家海绵示范城市的建设要求,杭州不断强化“以海绵为引领”的项目建设模式,不断构建从流域、城市到设施、社区层级递进的海绵城市建设格局,同时不断建立健全建管机制,实现全过程管理。

一系列机制保障和配套制度呼之而出,推动海绵项目层层发力、扎实建设。

杭州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绩效目标评价办法,每年向各区、县(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并落实考核。明确相应的资金奖补和分配方案,组织开展海绵示范区和示范项目评选,对成效显著的区、县(市)和建设主体进行资金奖励,并不断将考核重点从项目建设“完不完得成”提升到“建设得好不好”层面。

企业微信截图_16801395998166.png

阳陂湖

有“尺子”,也有“板子”。

市海绵办(市建委)建立市、区两级日常工作机制,采取定期会议、月度报表、培训宣贯等形式,统一标准要求落实海绵建设;会同技术团队组成督导组,对在建项目进行方案复核和现场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落实整改反馈、定期通报等工作机制,形成“你追我赶、创优争先”的工作氛围。

一系列“量身定制”、落地性强的技术探索持续深入,形成“杭州特色”。

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新要求、新标准,杭州一直积极推进适用于本地情况的各类型技术研究,根据气候、降雨、土质、地形等影响因素编制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技术导则、图集,指导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同时,开展杭州市海绵城市设计方法、老城区污水提质增效、海绵城市建设监测体系、海绵城市建设模型参数指引等课题研究,高质量推进系统化示范工作。

海绵城市建设与专项工作结合的脚步也不断走深走实。

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出台了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和工作指南,在城市有机更新中不断深化海绵城市建设;围绕景观打造,开展《海绵城市景观营造及示范应用》《海绵技术在杭州园林绿地中的应用》等相关课题研究,探索海绵城市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景观营造手法,加快打造有江南水乡气质的杭州特色海绵城市。各区、县(市)也根据自身需要,因地制宜开展相关技术标准和创新课题研究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市海绵办(市建委)还经常性地开展业务培训,邀请业内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技术研讨、政策解读等活动,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断强化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支撑。

一套数字化赋能的海绵城市监测体系也逐步完善,提升海绵城市建管智慧化水平。

在整合林水、城管、生态环境等部门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杭州以市内涝监测预警平台为底座,正打造更加经济、更有生命力的“杭州市海绵城市智慧管控平台”,实现项目管控、绩效评估、监测预警分析等智慧化功能,不断构建更为完整的海绵城市监测体系。

从点上开花到全域拓展

系统化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一系列制度政策护航与助推下,杭州海绵城市项目建设全面铺开、层级递进,实现从“点上开花”到“面上拓展”,从“量”到“质”的升级,系统化海绵示范城市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水环境质量持续稳中向好,一幅水清岸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

2022年,杭州22个国控断面、17个省控断面、56个市控断面、18个市级交接断面水质优良率和功能区达标率均为100%,水质情况历年最好;在全省266位市级河长排名中,市级河长履职积分全省第一,全省前10名中杭州占据6席。同时,杭州2022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全省“五水共治”优秀市“大禹鼎”,连续6年获此殊荣。

排水防涝水平大幅提升,更具韧性的城市生态格局不断形成。

2022年,全市清理疏通雨水管网1.5万公里,结构性检测1500公里,改造雨水口4万余个,清淤城市河道20公里18万方,整改完成7处历史内涝点及166处易积水点。“去年,全市启动防汛应急响应24次,完成19次暴雨、2次台风处置工作,均未出现城市内涝。”市海绵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还介绍,在排水防涝综合规划修编过程中采用模型评估方式对杭州城区内涝情况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杭州市城区内涝风险明显降低,配合杭州市防汛应急预案,能有效应对标准内降雨。

海绵示范城市绩效目标全面落实,具有杭州特色的海绵城市体系基本形成。

从铜鉴湖等湖泊水系到运河亚运公园等园林绿地,从亚运村等城市新区到小营巷社区等既有民居更新……海绵城市理念逐步融入每个城市建设工程中,变“被动”为“主动”,项目建设也不断从碎片化向区域化转变。随着一个个项目建成投用,城市蓄水、渗水和涵养水能力持续提升,海绵城市不断从理念落地成为实景,变成市民群众可观可感、触手可及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不仅如此,杭州形成的“市级统筹、市区联动、属地管理、部门协同”的海绵城市工作机制和“协调小组+海绵办+技术团队”的“管理+技术”协同模式,有效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不断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杭州经验”。

运河亚运公园

企业微信截图_16801396106834.png

运河亚运公园位于拱墅区学院北路999号,占地46.77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72.03%。公园周边水网密布,涉及永兴河、婴儿港河及北庄河,承接河流汛期的排涝功能。

公园按照“示范先行、四周辐射、点线成面、全面覆盖”的总体设计思路,完善周边片区蓄排平衡体系,因地制宜打造城市空间景观廊道和景观节点体系,带动周边区域的低影响开发建设,实现联结成片。公园利用LID技术并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以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生态草沟、雨水调蓄模块、人工水体、生物滞留带、表流湿地过滤、绿化屋面等多种低影响开发设施配合互补,共设置了约6万平方米屋顶绿化,透水铺装约7.2万平方米,下凹绿地面积约2.9万平方米,雨水回用设备2套。

建成两年来公园运行效果良好,历次大雨均未出现积水情况。公园将收集和净化的雨水应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洗车用水,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40%以上,有效节约了水资源。同时,公园内还安装了地下管网积水监测系统,借助5G以及物联网传感器技术,能够对海绵设施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目前,公园已累计开展场馆惠民开放2万余场次,日接待游客最高超40000人,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都市生活“后花园”。

望江单元SC0401-A33-17、18 地块42班小学建设项目

企业微信截图_16801396193666.png

望江单元SC0401-A33-17、18 地块42班小学建设项目是上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位于望江单元婺江路、凯旋路沿线地区,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绿化率为17%。校园分为南、北两个排水分区,雨水通过西侧海潮路、北侧甬江路排入市政管网。

该项目全面贯彻“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组织、生态优先”理念,采用了透水铺砖、下凹绿地、雨水回收等海绵城市建设新工法和新材料,通过优化雨水地表径流组织,合理确定设施汇水范围,并根据设计目标及汇水分区分布,设置透水铺装4400平方米、下凹式绿地1450平方米、蓄水池400立方米,总调蓄容积达到617.5立方米,实现了2个汇水分区内雨水优先汇入海绵设施,切实达到了雨水外排的削峰减排效果,增强了对雨水的滞蓄、净化和利用。

项目投入使用两年来运行效果良好,历次大雨均未出现积水情况,通过雨水桶和蓄水模块收集和净化的雨水应用于绿化浇灌,有效节约了水资源。同时,校园内还安装了雨量计、水位监测、流量计等监测设施,能够对海绵设施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工程

企业微信截图_16801396299230.png

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工程东南临钱塘江,西至灵山、龙坞景区与富阳接壤,北靠西湖风景名胜区,是之江地区整体防洪排涝调蓄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之江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特别是应对城市局部短历时暴雨具有重要作用。

项目规模为调蓄面积1.35平方公里,湖底高程2.5米,调蓄库容320万立方米,总库容为500万立方米;沿湖设置护岸28.3公里,建设铜鉴湖隧洞长约1.84公里;设置铜鉴湖泵站,设计流量2立方米每秒,铜鉴湖周边新建节制闸2座。

项目任务以防洪排涝为主,兼顾改善水环境,提升水景观。平水期,铜鉴湖可蓄水营造良好的河湖水环境,并可利用铜鉴湖泵站通过铜鉴湖隧洞向之江地区配水,可有效促进转塘区片平原河网的水体流动和水质净化。洪水期,通过铜鉴湖隧洞可分之江北部地区的山洪水至铜鉴湖调蓄区,再通过四五排涝闸站等排至钱塘江,减轻团结浦和转塘街道易涝点的行洪排涝压力。

铜鉴湖项目工程实施后,提高了区域排涝标准,减少了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使原区内受淹土地重新被有效利用;同时,铜鉴湖调蓄区的建设增加大片城市绿地,河湖沟通打造出自然景观,将使得双浦区块的环境得到质的飞跃,提升了土地利用价值与城市形象,促进之江整体经济的高效发展。

北塘河畔及周边区域提升改造工程

企业微信截图_16801396409428.png

北塘河畔及周边区域提升改造工程西起时代大道,东至风情大道,长约5.4公里,两岸绿地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

该工程采用由城市向河道阶梯式排水的措施,利用植物与人工技术,沿河道分级净化,实现最大化优化水质与生态修复。同时,将海绵城市的内容充分融入景观,将北塘河打造成具有综合生态功能的绿色通廊。

主要举措有:一是综合运用透水混凝土、陶瓷透水砖、离缝铺设的青石板、生态植草砖、透水沥青等众多透水材料及施工工艺,努力实现道路铺装的透水性。二是在所有铺装、游步道边缘均设置60厘米宽的绿化凹沟,形成绿地与铺装之间的生态植草沟。同时设置溢水口,排出过剩雨水。三是在2个核心公园绿地中通过管网收集雨水至湿地进行蓄集、净化,并作为景观用水。采用多样的生态驳岸,运用沉水、挺水、浮水、湿生等丰富的植物配置,净化水质,通过多级跌落最终以清澈的溪水汇入北塘河。四是沿北塘河两岸形成宽窄不一的滩地,与沿水岸的复合植物群落共同构建完整的滨河生态缓冲带。

骏绿网(www.jungreen.com)国内首家以绿色建筑视频直播为特色的专业门户网站,是整合绿色建筑、WELL健康建筑、LEED、海绵城市等行业视频、专家、法规、标准、案例、问答、在线绿评等内容的全新绿色建筑门户网站。服务热线:4006464264

3.png

 1分钟了解建筑界“奥斯卡”,WELL认证十问十答

绿色建筑专家丨韩振春正式入驻骏绿网“绿色建筑大咖”专家库!

广东惠州节能建筑项目最高奖200万元

【材料商交流会】建筑节能必选项——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

暖通审查专家丨何陆华正式入驻骏绿网“绿色建筑大咖”专家库!

骏绿网申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骏绿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骏绿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骏绿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骏绿网QQ:3525864755,紧急联系方式:0755-86008491

骏绿网.png

标签:
海绵城市
看直播
找资讯
找产品
赏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