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是唐山市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实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名片的有力抓手。
唐韵承千年,山海秀天下。
因唐太宗东征高句丽驻跸而得名,以凤凰涅槃的英雄之城而闻名,唐山,这座因煤而建、因钢而兴的城市,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素有“北方瓷都”之称。唐山市南临渤海,北依燕山,毗邻京津,地处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地带,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花海北片区河北省第五届园林博览会建设项目
一直以来,唐山市坚决贯彻落实“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和“争取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使这座英雄城市再创辉煌。
自2021年6月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唐山市紧紧围绕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目标,坚持规划引领、系统谋划、因地制宜、统筹实施,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生态修复、排水防涝、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等有机融合,致力于发挥“唐山优势”、探索“唐山做法”、突显“唐山特色”、树立“唐山样板”,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座传统工业强市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崭新的精神风貌,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高质量转型发展。
长效保障 探索全域常态推进的“唐山模式”
从“十三五”时期迁安试点到“十四五”时期全域示范,唐山市以“法制化、常态化、标准化”为原则,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组织保障、法规制度、绩效考核、顶层规划、技术支撑等方面,构建一套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长效管理体系,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高效动员政府、企业和全社会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形成全域常态推进、长效管理的“唐山模式”,进而提升城市现代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健全组织管理保障。唐山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推进,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的市级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海绵城市建设专职行政机构,明确海绵城市建设职能,配备专职人员,统筹协调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市领导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例会,专题调度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督导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成立督导专班,定期开展督导;各县(市、区)成立本级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盯办、常态督办。
聚焦法规制度建设。一方面,聚焦“1+N”法规体系建设。颁布施行全省第一个海绵城市专项立法——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确保海绵城市建设有法可依;在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等6部相关行业立法中融入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城市排水与再生水管理条例等4部相关法规已被纳入人大立法计划,持续融入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海绵城市法规体系正由“1+6”向“1+N”有序拓展。另一方面,聚焦深化全流程管控制度体系建设。结合行政审批改革,在不增加现有审批环节的前提下,制定建设工程立项阶段海绵城市建设审查实施细则、关于明确海绵城市建设有关工作要求的通知、建设工程设计方案阶段海绵城市专篇审查实施细则等10余项制度,确保在立项、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等各环节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唐山市依托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系统,创新实现方案设计联审阶段网上审批海绵城市专篇,成为河北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提高审批效率的同时,杜绝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漏批的问题,增强了审批科学性和严谨性。
强化政府绩效考核。唐山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对全市18个县(市、区)、开发区(管理区)“一把手”的绩效考核清单中,采用“月度考核+年度总评”的方式,结果按月通报;同时,以目标为导向对各部门考核,按照职责分工评价其海绵城市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从根本上实现以评促建。
注重规划顶层设计。唐山市坚持规划引领,形成了海绵城市“总规+控规+专规+系统化方案”的四级规划设计体系,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落地性。一是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纳入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二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落实到各个规划管控单元;三是市中心城区与13个非中心城区均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实现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覆盖全市域,防洪、排涝、污水处理、绿地系统、城市更新等相关专项规划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充分衔接;四是科学编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实施方案,聚焦海绵城市拟解决的问题,谋划实施192个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建设5大综合示范片区。
构建技术保障体系。结合当地特点,建立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导则、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图集等一系列本地技术标准,为海绵城市“规、建、管”全链条提供技术指导。聘请国内高水平技术咨询单位,组建专家队伍,长期驻场,提供全过程技术咨询服务。
全力推进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唐山经验
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城市伤疤”变身“生态之花”。唐山市作为老工业基地,矿产资源丰富,中心城区分布着23.46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曾经的采煤沉陷区垃圾堆积、污水横流,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和周边百姓生活质量。近年来,唐山市积极对采煤沉陷区实施生态修复。
重塑沉陷坑,废物再利用,建设大型调蓄空间。采取“挖深垫浅”策略,将沉陷程度较高的区域改造为调蓄湖体,引入本地水生植物和鱼类,营造近自然水生态。在浅型塌陷区,将煤矸石、粉煤灰和区域废弃期间堆放的生活垃圾加工为建材,并加以利用,营造微地形,恢复自然湖体湿地,新增坑塘13公顷、水系17.63公顷、调蓄空间500万立方米。
实施源头减排,充分融合海绵功能与景观效果。通过生态修复技术恢复土壤种植能力,打通微生物—植物—动物的能量循环,构建稳固的生态链条,建设低维护、自维持、近自然的海绵设施,形成以湖泊为核心、溪流为骨干、植草沟为毛细血脉,联通贯穿雨水花园、下凹绿地等分散设施的海绵体系,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90%以上。
建立科普宣传基地,催生发展新业态。将原来的废弃厂房、车间改造成绿色建筑,打造海绵科普宣传基地,让老百姓在休闲游乐中潜移默化地接纳海绵理念。同时,引入教育培训、健身娱乐、文艺演出、商业会展等新业态,产生综合效益。
南湖中央生态公园
截至目前,已建成南湖和花海2座大型城市生态公园,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当地绿色发展的靓丽名片。花海成功举办河北省第五届园林博览会,成为市民网红打卡地。
老城旧貌换新颜,居民乐享安居宜业美好生活。作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双示范、试点城市,唐山市在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公园绿地提升、排水管网改造等项目中,充分融入海绵理念,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深度融合,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身边的“海绵们”对生活环境的改善。
实施“海绵+城市更新”,改善人居环境。在弯道山城市更新单元进行海绵化改造,改造面积1.83平方公里,涉及居民3691户。在丰南区棚户区回迁小区建设中,广泛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停车场等海绵设施。
实施“海绵+公园改造”,提升公园品质。对陶瓷公园、弯道山公园、体育公园、口袋公园等进行海绵化改造,增加海绵调蓄空间6890立方米,年雨水资源化利用量可达7.51万立方米。
实施“海绵+历史文化”,助力城市文化传承。在陶瓷博物馆、陶瓷艺术创意中心、陶瓷文化公园等改造中,建设海绵化景观小品,有机植入唐山陶瓷烧制、煤矿开采、钢铁冶炼等近代工业文化,让海绵城市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载体。
打造海绵新地标,为城市添绿增彩赋能。结合城区品质提升、重点公园改造、生态廊道建设等工作,唐山市打造形成会展广场、凤翔公园、龙华绿道等海绵城市新地标,营造绿色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场景。
打造现代化海绵城市综合示范区。在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3.2平方公里城市品质提升海绵城市综合示范区,并在示范区建设中引入智能音箱、智能步道无线充电等新技术,让科技赋能海绵城市建设,形成高品质“海绵综合示范体”。
擦亮海绵城市公园新名片。唐山市对5座重点城市公园实施改造,总改造面积达63.68公顷,坚持“海绵+”理念,开展景观提升、设施升级、生态提质,提升城市公园的服务功能和质量。
建设清水绿岸环城水系。唐山市中心城区环城水系全长57公里,既是中心城区主要行洪排涝通道,又是重要的生态景观廊道。唐山市从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两方面入手,实施环城水系综合整治。完善陡河堤防,实施河道清淤68.97万立方米,中心城市防洪能力达到百年一遇的标准要求。改造22处雨污水管网混错接点,建设4座排污口截污净化设施,实现雨水入河污染管控。建设生态驳岸25公里,建设沿河绿道30公里,新建滨水公园1处,完成水体生态修复达80万平方米,塑造形成高品质城市滨水空间。
多措并举补短板,完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针对雨水蓄排能力不足、雨水管渠系统存在缺陷、源头减排设施短缺、城市防汛应急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唐山市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系统建设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提升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管理水平,成功应对2022年8月18日城区50年一遇暴雨。
蓄排并举为雨水找出路。实施南湖蓄排能力提升工程,对南湖泄洪口进行智能化改造,在增加泄洪能力的同时使部分湖体具有预降水位功能,同时谋划并推进煤河、龙泉河等排涝能力提升工程。
对雨水管渠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实施9项老旧雨水管网改造修复工程,改造修复26条老旧雨水管网,总长度32.3公里,约占中心城区雨水管网长度的4.4%。对新华桥、永红桥、北新道等23座雨水泵站进行升级改造,排水能力达到标准要求。更换37条市政道路共计233个井盖,安装具有井盖位移检测功能及水质检测功能的井下智慧终端。
全面推行雨水源头减排。在老旧小区断头路瓶颈路改造、城市绿化提升等方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广泛开展雨水源头减排设施建设。在劳动公园海绵化改造中,建设480平方米透水铺装、1.2万平方米下凹式绿地、1万立方米景观调蓄湖,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95%,年径流污染削减率达到66.5%,可实现30年一遇降雨条件下雨水不外排,有效减轻周边雨水管网排水压力。
环城水系提升改造综合治理工程(青龙河)
提升城市防汛应急能力。形成市区两级协调联动、市直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城市防汛指挥调度体系。提升城市防汛力量,购置6辆防汛抢险车和10台拖挂式移动泵,应急排水设备总排水能力达到每小时3.31万立方米。组建城市防汛应急抢险队伍23支,登记在册人员2897名。升级改造城市防汛指挥系统,充分整合水利和城管排水防涝信息,完善日常管理、运行调度、灾情预判、预警预报、防汛调度、应急抢险等功能。
广泛参与 共同缔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唐山市始终坚持共建共管共享,从多形式、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开展海绵城市宣传培训,努力营造全市动员、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培养本地人才。海绵城市建设培训工作多点开花,面向不同群体,开展专题培训32次,累计超3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本地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水平。
多渠道科普宣传。一是通过媒体发布海绵城市相关文章200余篇,在全市多个公共电子屏连续播放海绵城市科普宣传片;二是借助国家、省、市等媒体,开展唐山海绵城市建设专题宣传;三是建设海绵城市固定科普宣传点位20个,开展50余次“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等系列科普宣讲活动,让海绵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提高公众参与度。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阶段,通过问卷调查、方案公示等形式充分征求群众、物业服务企业和社区的意见,了解掌握群众关切和诉求,解决群众提出的停车位缺少、公共设施偏少等突出问题,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功能提升相融合,增强人民群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关注和支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形成了共同缔造美丽和谐城市家园的新局面。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是唐山市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实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名片的有力抓手。未来,唐山市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常态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北方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典范,奋力绘制“水润唐山、城水共兴”生态宜居美丽画卷。
唐山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供图
骏绿网(www.jungreen.com)国内首家以绿色建筑视频直播为特色的专业门户网站,是整合绿色建筑、WELL健康建筑、LEED、海绵城市等行业视频、专家、法规、标准、案例、问答、在线绿评等内容的全新绿色建筑门户网站。服务热线:4006464264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公布2024年第一批一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通知
骏绿网申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骏绿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骏绿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骏绿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骏绿网QQ:3525864755,紧急联系方式:0755-86008491
作为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简称UNGC,世界上最大的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组织)成员之一,骏业建科将继续发挥自身在绿色低碳专业服务商的技术实力和资源优势,并以更加专业、高效的服务,助力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共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咨询联系:4006464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