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016年徐州入选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由此掀开探索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之路的新篇章。近年来,徐州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缓解城市内涝和提升水环境质量的新思路,凝心聚力谱就“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蜕变新篇章。
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016年徐州入选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由此掀开探索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之路的新篇章。近年来,徐州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缓解城市内涝和提升水环境质量的新思路,凝心聚力谱就“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蜕变新篇章。
多措并举形成徐州特色
2016年,徐州入选江苏省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徐州紧抓机遇,以试点建设为契机,以试点项目为抓手,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科学谋划海绵城市发展蓝图,力争建立依托水网、蓝绿结合、活力共生的“海绵空间”,实现城市与自然的有机互融。
徐州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引领”的工作方针,积极探索构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体系,先后编制完成《徐州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徐州市海绵城市试点实施方案》。同时,在中心城区内已编制完成的30余个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均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与要求,将海绵城市理念切实融入城市规划中。以“示范先行、四周辐射、点线成面、全面覆盖”的总体思路为指导,陆续出台《徐州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建设任务责任分解实施意见》《徐州市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10余项政策文件,部分市、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细则也相应印发,确保海绵城市建设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有力地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贯彻与落实。
这几年,徐州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全过程,在最大限度保留和保护原有生态敏感区域的基础上,嵌入生态性海绵措施,构建“山、水、林、田、湖、城”于一体的生态海绵空间。按照“建成区以问题为导向、新建区以目标为导向”的思路,重点解决区内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问题。
在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中,徐州做好全流程建设环节管控,建立了多主体参与、多方位保障、多层次覆盖、多角度监管、多维度支撑、多链条带动的体制机制,夯实试点成效基础,以点带面逐步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实落细,形成了海绵城市建设徐州特色。
打造美丽宜居海绵住区
作为徐州海绵城市建设典型示范项目的荣盛城三期观澜悦居小区,获得2020中国绿色创造力样本。该小区在建设时就充分考虑了美观实用的“海绵”因素,以雨水花园为主,按照汇水分区图将雨水花园凹地遍布在小区各个区域,并与小区内的地形自然接合,其上部水生植物美化小区环境,其底部透水盲管纵横交错。这套海绵系统,小雨时涵养地下水、节约水资源;大雨时溢水排涝、蓄存水资源。旱季还可将蓄存与模块蓄水池的雨水,通过小区喷灌系统进行喷洒利用。模块蓄水池检测系统与市政海绵检测系统相连,可实时监测雨水排方及回用量,实现了水资源微循环利用的一套闭环。
如今越来越多的小区融入了海绵理念,在龙湖天玺花园小区,郁郁葱葱、别具特色的绿化让人忍不住驻足,小区虽然体量不大,但能用之处几乎都被茂盛的绿化覆盖,踏在石板路,穿行绿色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十分惬意。小区中间的水系景观里,鱼儿自在畅游,小孩子将一只小雏鸭放到水塘中,嬉笑玩闹,一派欢乐和谐场景,这处水系景观中的水就受到该小区海绵系统中雨水花园的滋养。
走在万科翡翠湖山小区里,翠绿的草坪上散布着耐水植物,粉色的花朵在风中摇曳,尽显初秋的婀娜多姿。该小区海绵设施中的雨水花园面积达2138平方米,地面上绿化景观充分考虑到和海绵城市建设互相融合,就拿园区中心庭院景观来说,是一处开放式的共享绿化空间,植物选择小乔木、耐阴灌木与花卉混种,避免物种单一化,提高植物净化空气能力,同时还能减少太阳的热辐射、调节微气候。
新建住宅区落实海绵措施,老旧小区改造后内涝问题也正在缓解,道路植入海绵元素,连续暴雨无积水,沿河带成了景观丰富的海绵小游园……在稳步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徐州多维度、深层次不断强化海绵设施对雨水径流的源头消纳与控制能力,高标准、高质量逐步推进各类源头海绵项目建设。结合地块开发与城市更新等建设契机,徐州已在2个老旧小区、40个新建小区等项目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初步形成连片整体效应,通过加强项目建设品质管控,在持续推进雨水源头减排的同时,注重保护城市特色风貌、丰富园林景观序列美感,住区安全宜居水平与群众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城市“弹性”与“韧性”及生活空间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既排水防涝又循环利用
云龙区云龙小学,也是按照海绵城市标准建设的,学校建有下凹绿地1237平方米、透水铺装3516平方米、生态停车位323平方米。雨水回收系统蓄水池300立方米,蓄水量可以在不使用自来水的情况下,满足整个校园绿化养护45天的用水量。通过一系列海绵措施,增强了学校的排水防涝能力,又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东北角,原先是一片荒地,如今已变成一座小公园,亭台阁榭,小桥流水,不仅是校园内一处优美的景观,更是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的雨水花园。地下建有容积为5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池,用来规避雨水洪峰,并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校园内共建成约1.1万平方米雨水花园,周边建筑的雨水都可汇入雨水花园内的溢流井,过量的雨水再通过它流至雨水管网。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海绵”措施来组织排水,既避免了积水,又有效地收集利用了雨水,一举两得。
在城市排水设计中,徐州切实融入海绵城市肌理,加快城市雨污分流、易淹易涝点治理等工程建设,升级排水系统,进一步强化排蓄结合、运行高效、安全可靠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西部试点区内三环西路截水沟、支路10截水沟等雨水行泄干沟的建成,进一步增强了区域水安全保障能力。
作为徐州主城区涝水自排的重要通道,奎河(苏堤路-袁桥闸段)经过综合整治后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华丽蜕变,雨水排涝行泄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市区段王窑河通过实施水生态修复及水系贯通在内的综合整治工程,依托生态护岸、植被缓冲带等海绵化生态措施,雨水下渗与面源污染控制能力显著增强,构建了安全的水系廊道空间结构。
近年来,泰山路、解放南路等雨污分流工程陆续完工,新、改、扩建排水管网约360公里。结合市区积水点分布及片区地形竖向、排水管网等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山水拦截调蓄、主排水通道建设、排水管网提标改造及低洼地强排等工程措施进行积水点改造,市区易淹易涝点逐年减少,城市综合防洪排涝能力显著提升。
城市自然有机和谐融合
泉润公园在设计时就引入了海绵城市“湿地泡”理念,规划有12处生态旱溪和雨水坑塘,充分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手段,将采煤塌陷地打造成为集雨水调蓄、水质净化、观赏与教育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性湿地公园。
作为徐州市政重点工程的卧牛山公园,也是徐州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典型。公园总占地面积795亩,周长约3630米,山体海拔131.73米。公园定位为山体生态修复公园,以“城市双修”为契机,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其中,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功能,促进城市与自然有机和谐融合。
近年来,徐州组织实施山体修复工程,修复采石宕口40个,在山体复绿的过程中嵌入植草沟、旱溪等海绵城市生态元素。比如卧牛山公园以生态景观需求为基础,在实现绿地游憩功能的同时,采用雨水花园与旱溪等海绵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园区的截留、蓄滞与净化。截至目前,徐州已治理完成采煤塌陷地约66.73万亩,其中贾汪潘安湖、城北九里湖等采煤塌陷地变身风景宜人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潘安湖和九里湖成为“城市双绿肺”。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泉润湿地与桃花源湿地系统工程已相继实施完成,年蓄存可供利用的雨水量达45.5万吨;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与湿地恢复工程已启动建设,其调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试点示范到全域系统化推进,徐州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思路进行系统谋划,稳步有序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吐纳”,城市内涝缓解、水环境改善、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生态修复等综合目标已逐步实现。
海绵城市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一个长期建设过程,徐州将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深化体制创新、政策保障,强化系统构建、智慧管控,把海绵城市建设融入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全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骏绿网(www.jungreen.com)国内首家以绿色建筑视频直播为特色的专业门户网站,是整合绿色建筑、WELL健康建筑、LEED、海绵城市等行业视频、专家、法规、标准、案例、问答、在线绿评等内容的全新绿色建筑门户网站。服务热线:4006464264
骏绿网申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骏绿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骏绿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骏绿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骏绿网QQ:3525864755,紧急联系方式:0755-8600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