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年我省城市建成区5%以上面积“海绵化”,让城市不再“看海”
梅雨季节来临,城市最怕“看海”。海绵城市是解决此顽疾的方法之一。
2015年,武汉被列入全国海绵城市试点。2016年,我省各地陆续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几年来,全省开工建设的海绵城市面积已超过200平方公里。按照我省城市建设绿色发展年度工作方案,今年,城市建成区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的要求和标准。随着规模扩大,我省海绵城市建设进入系统化阶段。
雨后不积水 干旱有水放
试点地区功能增多
7月2日下午,一场阵雨过后,武汉市青山区随州街的大马路上还湿漉漉的,附近的南干渠游园里,地面已开始干了。
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武汉市主要在青山区和汉阳四新地区试点海绵城市建设。青山区海绵城市示范中,南干渠游园海绵改造是重要部分。
游园中的很多细节体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健身广场上铺着透水塑胶,雨后不积水,能立即使用。步道铺着透水砖,具备天然蜂窝结构,水分下渗快,小雨不湿鞋。下渗绿地和雨水花园有助于汇集、净化、积蓄雨水……“城市路面硬化太多,遇到大雨只能拼命排水,排不出去就形成渍水。”武钢绿色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孔德友说。海绵城市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方案,城市像海绵一样,降雨时,能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改造后效果如何?居民们有切身体会。家住青山110社区的高先生经常来南干渠游园散步。“下雨后去散步,裤腿不会湿,而且改造后游园里增加了很多观赏植物、长凳和游乐设施,好看又好玩。”高先生说。“南干渠片区项目面积3.84平方公里,含社区、学校、市政道路、城市管渠、公园绿地、城市水系共78个子项目。”孔德友介绍。在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的效果就初步显现。去年梅雨季节,南干渠片区一些老渍水点,基本没出现长时间渍水。到今年5月,78个海绵城市子项目有71个已通过验收,预计今年底可全部完工,周边受益居民可达10万人。
用系统科学思维
促进城市“呼吸吐纳”
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海绵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夏军认为,海绵城市建设中,水是核心,应该用系统性科学思维,综合考虑城市水循环的各个部分,系统治理城市水体黑臭、河湖生态退化等城市病。其次,要因地制宜,形成符合当地的标准规范体系,并加强对海绵系统的监测,准确把控细节、评估效果。“目前,武汉市青山、汉阳四新试点区内计划的288个项目已基本完工,建设面积58.5平方公里,初步实现了海绵体‘呼吸吐纳’的功能,青山港、东湖港等黑臭水体水质得到改善,受益人口超过30万。”夏军说。总体来看,武汉海绵城市试点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市民生活舒适度提高,试点成效显现,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初步形成。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要总结推广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做法。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的要求和标准。
我省很多城市已把海绵城市建设纳入规划中,并力争落实到位,系统化治理的理念更加完善。如襄阳市出台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海绵城市建设分近、中、远三个阶段性目标。宜昌市计划到2020年建成海绵城市20平方公里,80%降水就地消纳利用。
时间/Time > 2018.07.12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专访—Delos亚洲高级副总裁汪洪
许麟济:谈绿色建筑给消费者带来切身好处
第一现场|“健康人居万里行”—粤港澳大湾区站
六月健康宅专题—买房如何健康选址?
(via深圳建科院)
(via城设设计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