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5项扶持政策助推我市绿色建筑发展 未来走向更节能更环保!
低耗、高效、节能、环保,集这些优点于一身的“绿色建筑”,今后将成为我市建筑业发展的趋势。近日,记者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下简称“市住建局”)获悉,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的《山东省绿色建筑促进办法》(以下简称《促进办法》),今后建设、购买、运营绿色建筑的单位和个人将享受税收减免、容积率奖励、用能价格优惠等5项扶持措施。
装配式建筑
可获3%容积率奖励
5项扶持政策中,“含金量”最高的是对装配式建筑的容积率奖励。《促进办法》规定,采用装配式外墙技术产品的建筑,其预制外墙建筑面积不超过规划总建筑面积3%的部分,不计入建筑容积率。
“这对装配式建筑行业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采访中,一位多年从事装配式部件生产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济南在装配式建筑推广方面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但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比如有的装配式外墙因为在保温材料之外需要附加一些构造做法,尺寸比普通外墙厚,占面积,所以一些建设单位就不愿用。“有了这3%容积率的奖励就好多了,就等于一个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可以多建3000平方米。”
除了对装配式建筑奖励容积率,《促进办法》还提出了4项扶持措施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居住建筑采用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采暖、制冷、供应热水的,其用电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民用建筑,核算建筑能耗时,其常规能源替代量可以抵扣相应的建筑能耗量;公共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新建民用建筑实施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的,按照有关规定折算为附属绿地面积。
“屋顶绿化、垂直绿化计入绿化率,省下的土地面积就可以建其他景观或者配套设施,提升的也是老百姓的居住品质。”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政府投资建筑
至少要达“二星”标准
“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外,《促进办法》也给绿色建筑推广定了一些“硬杠杠”:一方面,提高了政府投资类项目的星级标准;另一方面,建立了全过程的监管制度。
据了解,“绿色建筑”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如今已逐渐步入全面推广的成熟时期,而此次《促进办法》的出台更是标志着这项工作进入了有法可依、规范管理的新阶段。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促进办法》要求,我市绿色建筑将实行分级递进和分类递进相结合的推广模式,其中,新建民用建筑(3层以下居住建筑除外)采用国家和省规定的绿色建筑标准,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以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筑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城镇新区按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进行规划、建设,以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等,而是在设计、建造及运行过程中秉承绿色节能的理念,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绿色建材等高新技术,把绿色生命赋予建筑并贯穿于全生命周期,从而大大提高城市建设的品质。
在监管方面,《促进办法》提出建立全过程闭环机制,根据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保等综合性要求,在土地出让、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等环节规定技术与管理要求,形成环环相扣、多方参与、链条闭合的监管机制。具体而言,在绿色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设条件设定的绿色建筑等级有关指标编制建筑设计方案,不符合要求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设计单位应当按照绿色建筑等级和标准进行设计,明确材料、构件、设备的技术指标要求以及采取的绿色技术措施等内容,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编制绿色建筑专篇;施工单位要按照审查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施工方案并组织实施,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也就是说,今后建筑从规划到建设,再到运营和后期改造,各个环节都将带有绿色烙印。
此外,《促进办法》规定,商品房在销售期间必须在售楼现场明示绿色建筑等级以及技术措施、节能设施的保修期限和保护要求等内容,并在销售合同、商品住宅质量保证书和商品住宅使用说明书中载明绿色建筑等级等相关内容。
达不到绿建标准
评优“一票否决”
绿色建材、绿色技术、绿色标准等,是构成绿色建筑的基石。《促进办法》提出,要推广自然通风、天然采光、雨水利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筑智能化等先进适用技术,鼓励建造绿色农房。大型公共建筑和新建住宅小区应当按照要求建设地下停车场,鼓励建设立体停车库,配建的附属用房应当尽量利用地下空间。建设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标准同步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同时,为推动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融合发展,《促进办法》规定,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筑工程应当按照规定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与产品,在新建建筑规划条件和建设条件中明确装配式建筑要求,鼓励推广装配式建筑全装修。
此外,《促进办法》还提出,要将绿色建筑列入各级有关部门节能减排、新型城镇化等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调度、通报,严格考核、奖惩。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全过程动态监管。对工程建设领域评优评奖、示范立项等,达不到绿色建筑标准的实行“一票否决”。
据悉,下一步,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还将采取抽查、抽测等方式,对绿色建筑标准推广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加强对建设、设计、施工图审查、房地产开发等企业的监管与服务,坚决查处违反《促进办法》的行为。
相关新闻从﹃浅绿﹄到﹃深绿﹄
我市连续两年超额完成绿色建筑推广任务
当防霾减排成为社会共识,人们对于建筑节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绿色建筑悄然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在二环南路南侧的鲁能领秀城小区内,由15栋高层住宅组成的P-2地块是我市为数不多的“三星级设计标识绿色建筑”。在这里,“绿房子”的概念得到形象诠释:新风系统24小时除雾霾净化空气,内置百叶窗既能调光又能隔热,蓄水模块回收利用雨水,透水铺装防止雨后“观海”……
“通俗地讲,就是既住着舒服又节能省钱。”采访中,市住建局工作人员形象的介绍道,为了达到相应的节能标准,绿色建筑外墙、门窗、屋顶和地面等部位都采取了更好的保温、隔热措施,使得房子就像穿了一件保暖外衣。夏天太阳晒不透,只需开一两个小时的空调,屋里就会一直保持凉爽;冬天冷风进不来,即使不开空调或者暖气,只要有阳光,屋里也不觉得冷。“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节约空调电费、采暖能耗,房屋的使用舒适度也会大幅提高。”
来自市住建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的两年里,我市绿色建筑推广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7年560余万平方米项目获得高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2018年290余万平方米项目获得高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连续两年超额完成省定任务目标。按75%的节能标准,每平方米建筑的年采暖能耗可在现有基础上再降低2.8千克标煤,折合天然气2.4立方米。以一栋绿色建筑使用寿命为50年计算,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长期使用的能源费用可以节约4.5万元至9.2万元。
除完成推广任务的规定动作外,我市还不断探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新方法、新路径,继2015年商河县玉皇庙镇成为首个市级绿色建筑示范片区后,商河县贾庄镇、平阴县玫瑰镇等也先后入选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镇名单,实现了绿色建筑从“浅绿”走向“深绿”、从单体扩至城区的纵深发展。
更值得一提的是,全省首个智慧住居科技小镇——济北智慧住居科技城也于2017年确定落户济阳,将建设以智能住居应用研发、智慧家居、绿建产品规模制造、城市科技展示推广为核心的“研用制展”一体化产业集群。
如今,放眼齐鲁大地,一幢幢绿色建筑拔地而起,改变着城市的面貌,也改变着百姓的生活。“通过努力,我市绿色建筑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作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对‘绿色’的追求将永不止步。”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我市将以《促进办法》推广为契机,继续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让“绿”成为城市最靓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