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骏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绿建资讯 >行业资讯 >中国足球输了,装配式建筑会赢吗?

中国足球输了,装配式建筑会赢吗?

时间:2017-04-28     作者:岑岩     来源:新营造     阅读:52056

文章摘要: 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业化)与中国足球一样,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树立正确的“理念”


2017年3月20日,中国足球队在一场“异常悲壮”的背水一战中,战胜了多年苦主韩国队。一时全国人民,尤其是网络段子手沸腾了,不少人还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作为一名资深老球迷,目睹这一幕,不禁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从1977年观看足球比赛开始,至今整整40年。和广大球迷一样,曾经无数次地问,中国足球为什么“每况愈下”。直至2011年,接触系统论后,如同“醍醐灌顶”,一下就“顿悟”了。


系统论无处不在,无论在重点、庞大、高精尖工程,如导弹、航天、高铁、大飞机、航空发动机等,还是在中国足球、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等领域,无一不是“得系统者方能成功”。



先看看中国足球。笔者从1977年开始看中国足球,当时刚刚改革开放,整个社会都洋溢着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中国队绝对是亚洲一流的“狠角儿”,在苏永舜教练的带下,拥有半数广东球员,打的是“技术”型风格,中场控球强,两翼齐飞,对日本能赢5 球,对韩国至少能赢3 球。1982 年世界杯预选赛,遭遇“暗算”被淘汰后,苏永舜教练远走加拿大,中国队仿佛中了“魔咒”,每每到了关键时刻就输球,“功败垂成”, 从亚洲一流,输到了亚洲三流。


如果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分析,中国足球首先最缺的是足球意识,其次是团队精神,加上技战术水平不高导致整体阵型混乱、球员无球跑动意识太差,自信心被摧毁殆尽,足球水平每况愈下,不忍目睹。以至于足协怪招百出,又是头球进球一个算两个(有段时间国足被戏称为“中国头球队”)、又是强制球员参加12 分钟折返跑和3000 米测试,几乎将中国足坛硕果仅存的“技术型”球员全部淘汰,简直乱了方寸。


90 年代开始请外教,但效果不佳。1994 年的外教英国人霍顿,给中国足球带来了很大改变,为了强调足球意识和整体阵型,霍顿在训练中用5~8 米的绳子绑在中国队员的身上,让他们练习进攻和防守时的整体阵型,终于使队员们的足球意识和整体阵型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始终积重难返。


几年前,由于恒大地产的巨额投入,真正按“市场化”的原则办事,请来了世界一流名帅里皮。里皮名为主教练,实为球队经理,全权负责球队管理。里皮团队引进了全套欧洲的先进足球理念、管理制度和后勤保障制度,在几年的艰苦训练中,广州恒大队员逐渐树立了现代足球意识,建立了敢打必胜的自信心,整体阵型逐步成熟,并且夺得了亚冠杯赛的冠军。这次世界杯预选赛,在出线无望的前提下,主管部门破釜沉舟,聘请里皮做最后一搏。没想到里皮经过短时间的调试,大胆启用了恒大的原班人马,加强足球意识教育,强调无球跑动,树立必胜信心,加强定位球训练。果然,在对韩国比赛中,完美发挥,一举击败了这个老对手,为中国足球赢得了荣誉。


然而,在本文成稿前,国足3 月28 日晚客场负于伊朗,出线再次“梦碎”。40 年来“屡战屡败”的魔咒再次降临。


其实中国足球要搞好,只要按系统论去实施,完善顶层设计,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中国已经是全世界最大足球市场之一,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足协去行政化,聘请世界一流主教练,提高足球意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一定能够成功。




装配式建筑



我国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道路,笔者已在《亲历“建筑工业化”十五年》一文中详叙,在此不做赘述。仅用几个剖面来看。


1950 年代,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机械化施工”为主的建筑工业化。发展到1980 年代,我国的大板建筑,按照上述“三化”的要求,用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的标准图纸,在全国各地建厂,并建设了超过2000 万平米,取得了巨大成就。大板建筑是“系统性解决方案”,按当时的经济技术水平来看,实践是成功的。但确实存在建设标准偏低、材料水平低、保温防水隔音效果差、预制楼板连接弱等致命的缺陷,产品本身被淘汰是必然的。但是,其“系统化、工业化”的顶层设计,即管理机构、促进政策、标准化设计(标准化模数、构件和产品)、预制工厂布局、配套的施工机具、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等,特别是系统性的思想理念,依然是值得肯定与学习的。


1990 年代后的“住宅产业化”阶段,客观来说,系统化的顶层设计在一段时期内是有所缺位的,需要在结构体系、技术路线、生产工艺、人才培养、管理制度等多维度系统推进。


从结构体系来看。由于种种原因,住宅产业化(建筑工业化)总体现状是用“日本的框架+ 挂板”技术,用欧洲主要是德国的自动流水生产线(可参观性强、容易获得投资、出政绩),干的是中国式高层、超高层剪力墙结构,技术系统本身就不配套,也正是建筑工业化“造价高、实施困难、标准规范不全”的根本原因。


从技术上来看。美、日两国特别是日本的“框架+ 挂板”体系,大部分采用的是“后安装法”,即先建设框架结构再安装外墙挂板,由此产生渗漏水等严重问题。香港公屋在遭受了严重渗漏水后,进行了改进,改为“先安装法”,即先安装外墙挂板,通过挂板伸出水平钢筋并用缓凝剂将混凝土结合面处理成粗糙面,在现浇剪力墙或框架结构,是预制外墙板与现浇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彻底杜绝了渗漏水,而且大幅度降低了工程造价。事实证明,“先安装法”是现阶段我们实施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的有效手段。(详见谷明旺《PC 住宅中预制墙体不同安装方法的探讨》)


从预制构件的生产工艺看。由于近年来国际交流的增加,欧洲的预制构件平模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整洁的生产环境、自动化的控制技术,使很多领导和专家为之“眼前一亮”,不少地区和企业纷纷以引进欧洲“平模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为荣,不少企业也参考国外技术进行了仿制。根据不完全统计,短短几年间,我国的平模流水生产线在全国投产了100 多条。


这些流水生产线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根据初步估算,一条配套的国内流水生产线设备约需2000 万元,进口生产线至少需要4000~5000 万元,加上土地、厂房建设及人工费用,一个构件厂动辄需要过亿的投资。由于我国的建筑工业化成功的结构体系多为采用四面出“胡子筋”的外墙板和叠合楼板,生产工艺与欧洲完全不同,用国外或仿制的“平模流水线”生产这些构件的效率普遍不高,有些工厂甚至将平模流水生产线当成了“固定台模”来使用;加上各地实际落实的建筑工业化项目不多,致使许多工厂效益不佳,不少工厂甚至处于亏损状态。从建筑业的产业链生态来看,拖欠工程款、材料款已经是“新常态”,而材料供应商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上面还有总包单位、分包单位等,材料款的结算是“大问题”。如果材料款结算不及时,很有可能会出现接到订单“找死”、接不到订单“等死”的窘境。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预制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特别难”的技术,一下子搞那么多的工厂和工程,无论是政府监管部门、设计单位、构件生产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不可能


培养出那么多的人才,只能“边学习、边实践”。这时候,技术路线的选择还是应该“先易后难”。如果一下子追求“高指标”“大一统”,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


从技术路线上来看。全国成熟的结构技术体系,以北京万科为代表的“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体系和深圳万科为代表的“主体结构现浇+ 部分非承重构件预制”体系。北京的“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体系”,是由于有苏联传承下来的、包括上世纪80年代“大板建筑”等建筑工业化的技术经验、人才和产业配套基础,预制率高、技术要求也高,实施难度较大;深圳万科从香港学习创新的“部分非承重构件预制+ 主体结构全铝模现浇”的结构体系,实施技术难度较低,造价低廉,在装配式建筑推广初期易于大面积推广,值得认真学习。此外,以宝业集团、上海华建集团、同济大学等为代表的“上海”体系,由于引进了国际先进制造业技术和信息化系统,结合上海本地优势技术资源,目前已呈现“后来者居上”的态势,值得认真关注。


从管理制度上来看,现行的建设行政体制,基于传统的建筑业施工方式和计划经济,以分部分项工程、资质管理、人员管理等行政方式,人为地将建筑工程分解成若干“碎片”,由此引发了很多深层次的矛盾。以一个普通工程为例,分部分项工程招标高达20~30 项, 业主请了20~30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场施工,自己还要承担繁重的管理和协调工作,还要承担最终质量责任,非常不合理。所以,建筑工业化必须按国际惯例,推行以EPC 为核心的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招投标和其他管理制度。从系统论的角度,尽快整合设计、构件生产、施工企业,成为真正的EPC 总承包单位,或者由开发商、EPC 总承包单位来投资建设预制构件厂,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最重要的,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业化)与中国足球一样,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树立正确的“理念”。按照聂建国院士的说法,应当“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洋、不唯他”,“只唯实”(详见本刊2017 年1-2 月合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筑的主流是高层或超高层剪力墙结构,这是我国独有的“结构体系”,国外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严重不足,我们无法在装配式建筑领域请来主教练“里皮”,只能靠我国本土专家进行“顶层设计”与创新。


在发展目标上,还是应当“不忘初心”,按“两提两减”(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减少人工、节能减排)的原则,“该预制的预制、该现浇的现浇”,不能“为预制而预制”。搞“高指标”“一刀切”“一阵风”是不可取的,历史上教训太深刻了。


在发展路径上,还是应当“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搞“一企一策”“一城一策”。要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总而言之,虽然中国足球队的世界杯梦想再次“梦碎”,虽然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仍然存在待解之题,但只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用系统论来推进实施,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增建筑面积30%”的战略目标,也一定能早日实现让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伟大梦想!


节选自《新营造》——漫谈中国足球、大飞机与装配式建筑

看直播
找资讯
找产品
赏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