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绿色建筑的智慧化思考
20世纪90年代,绿色建筑概念被引入至中国。2006年,首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发布,2018年,该标准开展了修订工作,2019年,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工作的函》(建标[2018]164号)的要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并将于2019年8月1日正式实施。国内对于绿色建筑技术、评价体系等研究也逐步兴起。
新标准在建筑科技、互联网、大数据等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充分体现了建筑工业化、海绵城市、建筑信息模型、健康建筑、智慧建筑等高新建筑技术理念及其应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的标准是“美好”,而“美好”的体现就是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因此,新时代的绿色建筑应坚持以安全耐久、环境宜居为基础,提升人民生活便利、健康舒适为目的,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建设可持续创新的智慧和健康建筑。
与之前版本相比,本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满足了美好生活的要求,具有重新设定评价阶段,引导绿色技术落地;新增绿色建筑等级,与全文强制工程规范相协调,分层设置等级要求,提高绿色建筑性能水平等特点。
此外,新标准的修订完全打破了2014版“四节一环保”的绿色基本性能框架,而是以“人民的美好生活”为导向,构建了以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为核心的创新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凸显以人为本。
第一,安全耐久。
新标准要求绿色建筑应从保障人民安全出发,在适当提高防洪、抗震、抗灾要求下,从安装、检修、维护等多种维度出发,提高建筑部品、建筑材料的耐久性,提升建筑结构承载力和建筑适变性,全面延长绿色建筑的全生命期。
第二,环境宜居。
“宜居”是指具有良好的居住、人文社会、生态与自然、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新标准从场地环境,生态、景观、绿色等外部环境出发,要求房地产企业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结合,共同打造良好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第三,生活便利。
以生活方便、快捷为基本目标,在绿色出行与无障碍、便利的服务设施、智慧运行等方面,提出建筑室内、外公共区域应满足全龄化设计要求,合理设置健身场地和空间,提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以及智能化服务系统等全新要求,同时新标准从节水、节能、绿色运营评估优化、绿色宣传等角度出发,对物业管理的服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第四,健康舒适。
本章节从旧标准的室内环境质量发展而来,从室内空气品质、水质、声环境与光环境、室内热湿环境四个维度出发,提高了对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的限制要求和控制标准,增加了从光生物安全、控制照明频闪角度进一步保障了良好的照明光环境要求,而室内热湿环境的设计标准和可控性要求也提升了使用者的舒适体验,更好地诠释了绿色建筑的健康和以人为本特性。
第五,资源节约。
本章节主要为原标准“四节一环保”体系中的“四节”内容,从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四个维度出发,将原标准中设备节能、照明分区控制等评分项改为了基本项要求,并以更新的建筑能效综合评价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标准。
近年来,智慧家居、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政策层出不穷。2019年2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了《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大纲(2019版)》,进一步加速了智慧城市的标准规划建设,同时意味着对智慧建筑的数据采集、应用、输出提出了更多更广的要求,智慧建筑随之得到发展,本次新标准在所有的性能章节中均体现了智慧建设的内容。
新版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每个性能评价章节均体现了建筑科技的智能运用,尤其在第6章的生活便利章节中,从绿色建筑的基础设施直至运营管理,均体现了绿色建筑的绿色、健康、智慧的特点。
1.智能传感器的快速发展,推动室内环境监测、能源监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
传感器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之一,是当前各发达国家竞相发展的高新技术,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优先发展的十大顶尖技术之一。当前技术水平下的传感器系统正向着微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价格逐年下降,目前在照明控制系统、室内环境监测系统、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应用。
因此,在新标准的第5章健康舒适、第6章生活便利、第7章的资源节约中,从室内空气污染物控制、保障室内热湿环境、能源管理、室内空气监测、水质及水表监测、智能化服务、智能传感器在照明控制系统、分项计量、节能控制、节水控制等方面均做了进一步的要求,而智能传感器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在有限的增量成本下,更多的房地厂商将上述要求逐渐变为标准配置或选配标准,以提升自身的建筑品质。
2.智慧集成、智慧管理平台的发展,推动了智慧家居、智慧社区的大力发展,提升了物业的智能化服务,使人民生活更加便捷、美好。
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将现实世界推向数字化。新标准在提高与创新中再次强调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智慧家居、智慧社区、智慧建筑、智慧城市的大力发展。
此外,当前的智慧建筑产品,不再是单一的霍尼韦尔、西门子、ABB等智能化系统厂家的专利,而是汇集了阿里巴巴、腾讯科技、京东、百度这些互联网巨头,以及TCL、海尔、格力等大型家电制造商,还涌现了许多新型的智能科技企业,他们都纷纷参与到智慧建筑的产品开发及集成应用的市场大军中。
各大型房地产开发商也纷纷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智慧家居、智慧社区建筑产品,从智能门锁、智能报警、智能音箱、智能插座等多种智能单品,到采用集成面板、语音、客户端APP多种控制方式,涵盖照明、安防、窗帘控制、室内环境保障等功能齐全的全屋智能集成系统的应用。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的一系列的智慧管理平台,目的在于综合运用建筑各智能化系统,构建一个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统一监控、信息共享、智慧集成的综合管理平台,为绿色建筑提供高效、节能的管理,为人民提供医疗、教育、生活、服务等方面的便利、健康、宜居的建筑环境。
因此,在如此热火朝天的智慧市场背景下,顺应国家一系列智能化建设政策,新标准在提高与创新一章中,特别提出将智慧产品运行作为加分项,以鼓励建筑智能化的智慧建设发展。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章节中,暂时缺少停车场的共享管理机制,如实际项目中有条件的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可采用停车场错时共享停车的智慧停车管理系统,从而促进新能源充电桩和停车位的充分利用,更好的节约和优化社会资源。
在国家大力鼓励推广数字家庭,大力发展智能家居、智慧社区建设,分级分类试点建设智慧城市的大背景下,新时代的绿色建筑应鼓励创新,应用成熟适宜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从而将更有效的促进和推动国内智慧、健康建筑的产业发展。
综上所述,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近年来日趋关心的焦点。2019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作为一部高质量、高品质的建筑产品评价体系,应充分融合健康、智慧要求,为健康人居提供了绿色、健康、智慧的建筑产业标准,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建筑迈向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