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精神,促进绿色建筑快速健康发展,积极转变政府职能,逐步推行绿色建筑标识实施第三方评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精神,促进绿色建筑快速健康发展,积极转变政府职能,逐步推行绿色建筑标识实施第三方评价,现就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住房城乡建设部不再对各地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评价机构审定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进行公示、公告和统一颁发证书、标识。各评价机构对自愿申报的项目,在进行科学、公开、公平、公正评价的基础上,可以以评价机构的名义对通过审定的项目进行公示、公告和颁发证书、标识。
二、各地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工作的管理,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逐步推进绿色建筑评价向第三方评价方式转变。要加强对绿色建筑评价机构的管理,严格要求,明确责任,并随时对标识项目进行抽查检查,督促评价机构提高评价工作质量。
三、开展第三方评价的省市,要充分发挥现有评价机构的作用,在本地区开展评价活动的评价机构数量原则上应不少于两个。各地新增评价机构应及时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
四、新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以下简称新国标)已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各评价机构在具体评价工作中,应严格按新国标进行评价。
五、绿色建筑项目取得设计标识后,一年内未开工建设或发生设计变更导致绿色建筑相关要求降低的,评价机构应重新进行评价,并及时重新公告评价结果。已经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的项目,不应再申请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评价机构也不应受理进行设计标识评价。项目获得运行标识后,设计标识自动作废。运行标识到期后,应由原评价机构按照评价要求重新对项目进行核查确定。
六、根据不同建筑类型,已经发布实施专项评价标准的,应在评价中采用该建筑类型的评价标准。项目所在地区已经备案并颁布地方标准的,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进行复审,确认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各评价机构在评价中应执行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标准。
七、按照项目所在地强制执行的绿色建筑设计规范、设计要点进行设计,并通过施工图审查的建筑可认定为绿色建筑,并纳入当地绿色建筑项目、面积的统计范围。如上述建筑需要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与证书,应按照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工作要求,依据绿色建筑评价相关标准,履行相应的评价程序。
八、各评价机构颁发的标识、证书应保持统一,原有式样不变,但住房城乡建设部不再对绿色建筑标识证书统一编号,各地可以以本通知所附的编号规则(详见附件1)为参考自行为标识证书编号。
九、各评价机构应及时将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受理情况、评价情况和评价结果向项目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各地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将标识项目情况按季度统一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备案内容详见附件2)。
十、各地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绿色建筑纳入建筑项目全过程管理。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统计、分析和管理绿色建筑项目,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原有相关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本《通知》执行。各地执行中有何问题,请与我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联系。
附件:1.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证书编号规则
2.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备案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2015年10月21日
附件1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证书编号规则
建筑类型:公共建筑P 住宅建筑R 工业建筑I
评价阶段:设计阶段D 运行阶段O
建筑星级:1、2、3
建筑所在地区编号:
省市 |
编号 |
省市 |
编号 |
省市 |
编号 |
省市 |
编号 |
省市 |
编号 |
省市 |
编号 |
北京 |
01 |
辽宁 |
06 |
上海 |
09 |
河南 |
16 |
重庆 |
22 |
陕西 |
27 |
天津 |
02 |
吉林 |
07 |
江苏 |
10 |
湖北 |
17 |
四川 |
23 |
甘肃 |
28 |
河北 |
03 |
黑龙江 |
08 |
浙江 |
11 |
湖南 |
18 |
贵州 |
24 |
青海 |
29 |
山西 |
04 |
|
|
安徽 |
12 |
广东 |
19 |
云南 |
25 |
宁夏 |
30 |
内蒙古 |
05 |
|
|
福建 |
13 |
广西 |
20 |
西藏 |
26 |
新疆 |
31 |
|
|
|
|
江西 |
14 |
海南 |
21 |
|
|
香港 |
32 |
|
|
|
|
山东 |
15 |
|
|
|
|
澳门 |
33 |
序号:按顺序01、02…
附件2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备案表
备案单位 |
|
联系人 |
|
座机 |
|
手机 |
|
||||||||||
通讯地址 |
|
邮编 |
|
电子信箱 |
|
||||||||||||
项目备案信息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单位 |
评审机构 |
所在省 |
公告日期 |
单栋建筑数量(栋) |
项目 类型 |
标识 类别 |
评定 星级 |
申报建筑面积(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备案单位”应填写项目所在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2.“项目类型”栏应填写“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等;3.“标识类别”栏应填写“设计标识”或“运行标识”;4.“评定星级”栏应填写经评定的星级。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2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档案
|
一、受理情况 |
||||||||||||||
|
项目名称 |
|
|||||||||||||
|
申报单位 |
|
|||||||||||||
|
建筑类型 |
□住宅建筑 □公共建筑(□宾馆类 □办公类 □其他) □工业建筑 |
|||||||||||||
|
标识类型 |
□设计标识 □运行标识 |
|||||||||||||
|
申报星级 |
□一星级 □二星级 □三星级 |
|||||||||||||
|
评审机构 受理时间 |
年 月 日 |
|||||||||||||
|
项目进度安排 |
项目立项时间: 年 月 日 完成施工图审查: 年 月 日 开工时间: 年 月 日(实际或计划时间) 竣工时间: 年 月 日(实际或计划时间) 投入使用时间: 年 月 日(运行标识填写) |
|||||||||||||
|
是否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
□是 □否 |
|||||||||||||
|
是否有经过绿色建筑培训的技术人员参与申报 |
□是 □否 |
|||||||||||||
|
建设单位 |
|
传真 |
|
|||||||||||
|
通讯地址 |
|
邮编 |
|
|||||||||||
|
负责人 |
|
电话 |
|
手机 |
|
|||||||||
|
联系人 |
|
电话 |
|
手机 |
|
|||||||||
|
电子邮箱 |
|
|||||||||||||
|
设计单位 |
|
传真 |
|
|||||||||||
|
通讯地址 |
|
邮编 |
|
|||||||||||
|
负责人 |
|
电话 |
|
手机 |
|
|||||||||
|
联系人 |
|
电话 |
|
手机 |
|
|||||||||
|
电子邮箱 |
|
|||||||||||||
|
施工单位 |
|
传真 |
|
|||||||||||
|
通讯地址 |
|
邮编 |
|
|||||||||||
|
负责人 |
|
电话 |
|
手机 |
|
|||||||||
|
联系人 |
|
电话 |
|
手机 |
|
|||||||||
|
电子邮箱 |
|
|||||||||||||
|
物业管理单位 (运行标识填写) |
|
传真 |
|
|||||||||||
|
通讯地址 |
|
邮编 |
|
|||||||||||
|
负责人 |
|
电话 |
|
手机 |
|
|||||||||
|
联系人 |
|
电话 |
|
手机 |
|
|||||||||
|
电子邮箱 |
|
|||||||||||||
|
咨询单位(如无咨询单位可不填) |
|
传真 |
|
|||||||||||
|
通讯地址 |
|
邮编 |
|
|||||||||||
|
负责人 |
|
电话 |
|
手机 |
|
|||||||||
|
联系人 |
|
电话 |
|
手机 |
|
|||||||||
|
电子邮箱 |
|
|||||||||||||
|
工程 概况 |
(工程性质、工程投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结构形式、开发与建设周期,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方面采用的主要技术和指标情况,运营阶段的用户反馈,创新点、推广价值及综合效益分析,1000字以内)
|
|||||||||||||
|
项目 图片 |
(能够反映项目整体效果的清晰图片。通常涉及标识项目提供效果图,运行标识项目提供实景图)
|
|||||||||||||
|
二、评价情况 |
||||||||||||||
|
采用标准 |
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0/T-066-2014 |
|||||||||||||
|
专家组成员 |
姓名 |
专业 |
单位 |
职称 |
||||||||||
|
评审 专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进度 |
申报时间 |
年 月 日 |
评审时间 |
年 月 日 |
||||||||||
|
公示时间 |
年 月 日 |
公告时间 |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
关键评价指标 |
||||||||||
评价指标 |
涉及条款 |
单位 |
填报数据(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
|||||||
申报建筑面积 |
/ |
万 ㎡ |
|
|||||||
容积率 |
4.2.1 |
% |
|
|||||||
地下建筑面积 |
4.2.3 |
㎡ |
|
|||||||
绿地率 |
4.2.2 |
% |
|
|||||||
透水铺装占硬质铺装面积比 |
4.2.13 |
% |
|
|||||||
调蓄雨水功能面积占绿地面积比 |
4.2.13 |
% |
|
|||||||
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
4.2.14 |
% |
|
|||||||
建筑总能耗 |
5.1.1 |
MJ/a |
|
|||||||
单位面积能耗 |
5.1.1 |
kWh/ |
|
|||||||
节能率 |
5.1.1 |
% |
|
|||||||
新型热泵空调供冷供热总能耗 |
5.2.16 |
MJ/a |
|
|||||||
新型热泵空调比例 |
5.2.16 |
% |
|
|||||||
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 |
5.2.16 |
m³/a |
|
|||||||
建筑生活热水量 |
5.2.16 |
m³/a |
|
|||||||
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热水比例 |
5.2.16 |
% |
|
|||||||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 |
5.2.16 |
万KWh/a |
|
|||||||
建筑用电量 |
5.2.16 |
万KWh/a |
|
|||||||
可再生能源供电比例 |
5.2.16 |
% |
|
|||||||
用水总量 |
6.2.1 |
m³/a |
|
|||||||
建筑平均日用水量(运行标识) |
6.2.1 |
据实确定 |
|
|||||||
非传统水量 |
6.2.10 |
M³/a |
|
|||||||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
6.2.10 |
% |
|
|||||||
建筑材料总重量 |
7.2.12 |
t |
|
|||||||
可再利用可再循环材料重量 |
7.2.12 |
t |
|
|||||||
可再利用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 |
7.2.12 |
% |
|
|||||||
工厂化预制构件比例 |
7.2.5 |
% |
|
|||||||
每万 m2 建筑面积的施工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运行标识) |
7.2.13 |
t/h㎡ |
|
|||||||
工具式定型模板使用面积占模板工程总面积的比例(运行标识) |
9.2.8 |
% |
|
|||||||
居住建筑还需填写: |
||||||||||
人均居住用地面积 |
4.2.1 |
㎡/人 |
|
|||||||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
4.2.2 |
㎡/人 |
|
|||||||
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比 |
4.2.3 |
% |
|
|||||||
公共建筑还需填写: |
||||||||||
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比 |
4.2.3 |
% |
|
|||||||
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比 |
4.2.3 |
% |
|
|||||||
可重复使用隔断(墙)比例 |
7.2.4 |
% |
|
|||||||
增量成本 |
||||||||||
项目建筑面积(平方米): |
||||||||||
为实现绿色建筑而增加的初投资成本(万元): |
||||||||||
单位面积增量成本(元/平方米): |
||||||||||
绿色建筑可节约的运行费用(万元/年): |
||||||||||
实现绿色 建筑采取 的措施 |
单价 |
标准建筑采用的常规技术和产品 |
单价 |
应用量 |
应用面积( m2) |
增量成本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注:1、成本增量的基准点是满足现行相关标准(含地方标准)要求的“标准建筑”; 2、对于部分减少了初投资的技术应用,其增量成本按负数计; 3、备注部分填写是否有政府补贴/优惠政策及依据。 |
||||||||||
|
|
|
|
|
|
|
|
|
|
|
三、评价结果 |
||||||||
评价指标 |
节地 与室外环境 |
节能 与能源利用 |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
室内环境质量 |
施工 管理 |
运营 管理 |
|
控制项 |
评定结果 |
□满足 |
□满足 |
□满足 |
□满足 |
□满足 |
□满足 |
□满足 |
评分项 |
权重系数 |
|
|
|
|
|
|
|
适用分值 |
|
|
|
|
|
|
|
|
实际得分 |
|
|
|
|
|
|
|
|
换算得分 |
|
|
|
|
|
|
|
|
加权得分 |
|
|
|
|
|
|
|
|
加分项 |
得分 |
|
||||||
总得分 |
|
|||||||
评定星级 |
□ 一星级 □ 二星级 □ 三星级 |
|||||||
证书编号 |
|
|||||||
证书有效期 |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
欢迎转载绿色建筑政策文章,请注明出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