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王清勤:“健康+疫情防控” 定义建筑新属性
健康建筑是“治未病,不治已病”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PM2.5的年平均值是不超过10微克每立方米,然而北京、上海等地PM2.5的年平均值远远超过这一标准。”王清勤认为,我国当前面临的环境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与建筑的关系十分密切:室外雾霾天气导致室内PM2.5污染严重、不同地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参差不齐、很多既有城市和既有建筑的适老性不佳……此外,室内甲醛等污染物超标、房间隔音不好影响工作和休息、小区环境不佳、建筑区域内运动休闲设施和条件不足等问题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健康建筑是‘治未病,不治已病’,它并不能治疗病症,但是可以努力使人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以提高生活质量。”在王清勤看来,健康建筑是将预防关口前移,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依靠卫生健康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
健康筑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转化为建筑语言,一方面降低建筑环境中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另一方面提升建筑环境中对身心健康有利的部分。在为人们营造健康舒适的整体建筑环境的同时,通过鼓励设置健身房、图书室、音乐室、体育室、社区农场等方式,从人文关怀、心理健康等方面提升建筑的整体健康性能,为人们充实、美好、惬意的生活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
健康建筑是绿色建筑的深层次发展
“健康建筑的前提是绿色建筑,二者都是‘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建筑,但是健康建筑所跨领域更广,各项指标要求更严格、更聚焦建筑对人的健康影响,用户的体验感也相对更好。”王清勤表示,绿色建筑倡导的是通过“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是建筑行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健康建筑是绿色建筑深层次发展的需求。健康建筑赋予了建筑更多“以人为本”的属性,通过建筑中的空气、水、舒适、健身、人文、服务六大要素综合促进建筑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健康建筑强调建筑使用者的安全和体验,是以建筑技术、设备、建筑管理与物业服务为手段,通过多种形式所呈现的。
如控制室内污染物浓度、优化室内热湿环境、配置健身设施与器材、进行适老适幼设计、创建优美绿化环境、发布室内环境监测数据、提供医疗服务和紧急救援的便利条件、提升物业服务能力等等,既能够保障建筑使用者短期的应急需求,也能为建筑使用者提供长期的健康促进保障,最终实现促进建筑使用者身心健康的目的。
健康建筑的认证,更关注建筑里面有利于建筑使用者健康的要素,目的是为建筑使用者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环境。
健康建筑是新时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建筑的功能与定位。具备“健康+疫情防控”双重属性的健康建筑成为了行业及社会关注的焦点。
“如果采用健康建筑,‘非典’期间的香港淘大花园事件也许就不会发生。”王清勤肯定了健康建筑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和传统建筑不同,健康建筑中的同层排水设计和严格的水封要求,隔断了细菌病毒在卫生间管道中的传播,同时,健康建筑要求对供水水质进行检测和监测、对储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有效保障了特殊时期的供水水质安全。
健康建筑除了对室内空气质量、供水水质和物业服务能力的要求高,还有其他优势。健康建筑有利于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运动方式,有利于控制建筑的介质要素防止交叉感染,有利于提升建筑的措施要素保障生活健康,还有利于加强建筑的感知要素提升心理健康。从长期促进的角度看,健康建筑通过潜移默化的健康促进,能够帮助建筑使用者形成更良好的健康知识和健康习惯,对疫情防控也能起到作用。
健康建筑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构成部分,建筑健康性能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的影响因素,可以说健康建筑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载体。“目前,共有53个项目获得了健康建筑标识,含建筑320栋,总建筑面积约500万平方米,惠及用户人数20余万。
”
王清勤表示,虽然健康建筑是我国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易获得群众的认同。但作为新兴事物,健康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还任重而道远。“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经济因素。”王清勤解释说,“从现在已经获得健康建筑标识的项目的数据可以发现,健康建筑平均每平方米的成本比普通建筑大概要高100元-400元左右。而在经济条件和健康意识相对较弱的地区,健康建筑的推广会更有难度。”
“所有的新兴事物都需要经过不断发展的过程,绿色建筑也是这样步步发展起来的。”王清勤说到,现在的健康建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技术水平、理论研究还需更加深化。但健康建筑仍是新时代建筑业发展的方向之一,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果说现在是健康建筑1.0版,那么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健康建筑2.0版、3.0版等等,说不定有一天,所有的建筑都是健康建筑了。”王清勤对未来健康建筑的发展寄予厚望。
近期直播预告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详情)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