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骏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绿建资讯 >行业资讯 >绿色建筑,不爱红妆

绿色建筑,不爱红妆

时间:2019-07-04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南方周末     阅读:28122

文章摘要: 绿色建筑,不爱红妆


Green is the new sexy


围观了一番关于“垃圾分类该不该强制”的网络论战,生活在某一线城市的白领张岩忍不住评论“环保自觉,人人有责”,然后起身把香蕉皮和外卖盒分开两个袋子装好,拎下了楼,这是他周末唯一的“室外活动”。


从购置节能电器到单车出行,从精简衣橱到垃圾分类,张岩推崇“低碳生活方式”,在朋友圈树起“当代环保自觉”的大旗,获赞数一路高飚。


垃圾分类成为时下热议话题,然而,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待在建筑物里的现代都市人,对建筑物本身的的能源消耗,却很少会主动关注。


看到“天然的好处”


年幼时期的探索,有时候年长了才会懂得。2005年,69岁的郑崇华到德国参访绿色建筑,才忽然读懂了小时候的那些观察。


台达电子创始人郑崇华从小生活在福建北部的建瓯,回忆起幼时时光,不乏充满好奇心的探索。他观察大人们怎么驾牛耕田、如何插秧种稻,发现墙壁的砖头是用黄泥和稻草做成。而印象更深的是,外祖父家大厅的天花板很高,墙壁不仅厚,内层的砖头之间还保留了一层空隙。


原来,幼时观察到的那层空隙,是在墙体与墙面之间创造了一个“空气层”,能够帮助建筑隔热或隔冷;黏土和稻杆的混合相当于“复合材料”,能够使墙体兼具防潮功能。


(传统建筑也蕴含许多环保节能巧思)


科技进步使得居住环境的选择更为自由,人们似乎也忘记了“阳光好过灯光”“凉风好过冷气机”。在郑崇华看来,“绿色建筑是以天然的好处为主,人造的为辅。”


高屋顶可以促进通风、漏斗形的天窗是为了加强采光等建筑原理。用连结代替阻隔,用最自然的方式为居住者提供舒适的生活,是藏在老建筑里的绿智慧。


绿色建筑勾连了当下和童年。1970年代,台达以电视元器件起家,发展为全球最大的电源供应器厂商之一。到了2000年,伴随台湾地区制造业与电子业蓬勃发展,台达在电子制造业逐渐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受限于台湾地区的供电吃紧和国际石油危机,郑崇华意识到能源议题的紧迫性,决心带领台达迈入环保领域。绿色建筑正是抓手之一。


数据显示,建筑物的能源消耗约占全球终端能源使用量的1/3,有很大的节能潜力。而通过技术、设计及使用习惯的改变,可以降低新建筑90%、旧建筑75%的能源使用。


巴林世贸中心,塔楼间安装了3台水平轴发电风车

(视觉中国/图) 


2005年,台湾绿色建筑标准EEWH起草人、成功大学建筑系教授林宪德到台达演讲,郑崇华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以绿色建筑为道,以智能化赋予更舒适的人居价值,让台达“环保 节能 爱地球”的经营使命落地。


 你们是不是专门盖房子的?


“有人问我,你们是不是专门盖房子的?我说不是的,台达是做电子的公司,跟建筑这些完全不相关。”郑崇华说。


外界的误解源于台达批量的绿色建筑。


如果将一张纸反复对折后自然展开,便会发现纸张不仅可以稳稳竖立,还能在阳光照射下自然形成错落的阴影。这种折纸般的遮阳结构,正是台达台南厂最抢眼的外形特色。


(台达台南厂一期,折纸外形的绿色建筑)


2006年,台南厂作为台湾第一栋绿色建筑厂办大楼顺利建成,这个带有“被动式”节能设计思维的建筑在启用后的第一年,就迎来超过2000名专家学者参访,成为台湾绿色厂区的启蒙地。


在林宪德的规划下,台南厂建设前期设计时充分考虑气候与自然元素,通过“借”天光、“藏”电梯、“截”雨水等空间规划手法,实现比一般科技厂房节省最高达38%的能源与50%的水资源。


“只要实实在在地把事情做出来,信心就会油然而生。”郑崇华说。台南厂成功之后,台达把桃园三厂、桃园五厂等所有新厂办都打造成了绿色建筑。如今,台达已自建和捐建绿色建筑27栋,包括上海研发大楼、北京办公大楼、美洲区总部大楼、泰国五厂等。


(获LEED白金级认证的台达上海研发大楼)


新的建筑容易落实节能环保的理念,但既有建筑是否有机会增添绿意、焕然新生?


高票答案是“比重建还难”。如果旧建筑属于被政府列管的文史建筑,翻修过程必然要经过诸多管理部门的审核与监管,程序繁复。即便只是普通旧建筑,还需考虑不影响建筑内部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


台达决定试一试。

不仅把自己的工厂改造成绿色建筑,台达还为老建筑翻新。


台中一中校史馆创建于1915年,前身是第一中学讲堂,曾是“老破旧”——密不透风、充满霉味并需要靠大量使用空调降温。2015年,台中一中百年校庆之际,感念在此生活经历的郑崇华委请建筑团队,活用原有的绿色建筑设计概念重新规划和修复校史馆。历时四年,台湾首座经计算并公布“碳足迹”的节能历史建筑。


(焕然一新、友好低碳的台中一中校史馆)


行动本身便是对理念的诉说。从环保自觉到推广理念,台达自认解决环保问题不能仅凭一己之力,还需汲取并联合更加广泛的力量。


自2006年起,台达携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累计举办了7届,共吸引90余个国家,6564个设计团队参赛。竞赛中的作品不只是纸上的设计图,有4组获奖作品已落实建设,成为了可居的建筑实体,包括四川绵阳市台达阳光小学、四川龙门乡台达阳光初级中学、青海日月山下的24个庄廓,以及最新落成的江苏吴江市中达低碳示范住宅。


(中达低碳住宅,粉墙黛瓦的垂直村落)


“从摇篮到摇篮”的全生命周期思维


巧思之余,推广绿色建筑很大程度上面临“造价”与“实际能耗”的考验。


在行销市场上,绿色建筑起初被划为“高价豪宅”。一方面,成本控制受建材供应的制约,从全生命周期考虑,建筑物在完成后还需负担能源支出与维护;另一方面,一旦在使用寿命之后变为建筑垃圾,所造成的材料损耗及对建筑周围的环境影响更甚。


对此,台达发言人周志宏认为,在建筑设计之初就应考虑到再回收利用。


2013年,台达参展台湾灯会时,设计推出了一个高10米、幅宽70米,270度环形曲面,宛如一条抛洒而出的水袖舒展而立,名为“永续之环”。灯会之后,如何永续?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美好祈福的寓意在展后回收中再次展现:主体部分的钢竹结构被运到台东一所小学作为操场重建的基底;LED灯捐至台中科博馆,为馆中的植物园、温室等做夜间照明;幕布被做成了环保袋;原本用来放置投影机的鹦鹉螺甚至被设计装饰成了时空胶囊,可供体验。


“从摇篮到摇篮”的全生命周期思维,正是贯彻了永续发展的理念。而在绿色低能耗建筑市场上,台达再次领先一步。“物联网应用会为传统建筑管理方法带来革新,为建筑物提升运营效能打开更大的空间,进而更节能低碳。”


因此,台达正在将楼宇自动化解决方案各系统作技术融合,借由系统间的无缝式互动进而创造更大的节能效益,提供兼顾舒适、健康的空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看直播
找资讯
找产品
赏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