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全国最大海绵城市试点区有哪些?
日前,在完成1号楼地下室浇筑和养护后,连云港市安置房项目之一的恒安花园项目工程开始吊起拼装预制构件,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这是继灌南和连云区部分住宅项目之后,又一个真正实施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住宅小区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在建装配式建筑住宅项目已有5个,总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这种新式科学“搭积木式”建筑模式正引领港城建筑产业新潮流。
据介绍,装配式建筑是国家近年来重点推广的建筑产业形式,该建筑施工省时省力且场地很少产生污染物。2016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推进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连云港市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并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相关产品研发及项目实施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这种先进的“搭积木式”装配式建筑已从概念化,走上了具体项目实施中,而作为装配式建筑构件的钢结构生产和预制“三板”企业发展也走上了正轨。目前,除在建恒安花园安置房项目外,连云区在建金海美域项目、灌南绿云俪都和鑫源一品等在建住宅小区项目均采用了预制“三板”,上述项目装配率均大于30%。
恒安花园是连云港市重点民生工程,占地面积约合36.1亩,项目由市城建控股集团权属企业开发建设。主要建设两栋分别为17层、18层的安置房住宅,可满足邻近部分被征收户需要,另外还配套建设一栋4层体育场馆和一栋21层办公用房。项目地处海州区海连东路“老卫校”地块,该项目100%采用装配式建筑建造方式建设,建筑单体预制装配率超过30%。目前,部分建筑地下部分已浇筑养护完工,吊装机具开始将预制构件吊起拼装、建成住房。该项目将通过先进的施工工艺,把工厂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进行拼装。该工艺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符合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要求,大大促进了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
目前,连云港市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已实现完全地产化,并可满足上海、苏南、浙北及山东建筑企业需求。在预制钢结构产品生产方面,江苏万年达杭萧钢构有限公司产品累计完成产值4.15亿元,总建筑面积已达30万平方米;市开发区的艾瑞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盐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装配式建筑材料均已批量生产,灌南已有3家预制“三板”生产企业。其中,灌南华为建材已形成年产6万立方米预制混凝土构件、40万平方米蒸压泡沫陶粒混凝土条板的生产规模。
河北省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认定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河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的通知
关于认定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河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的通知
石家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按照《河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冀建科〔2017〕21号),我厅组织对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愿申报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进行了专家评审并予通过,现认定该公司为河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请你局指导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积极落实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实施计划。同时,要加强监督管理,定期组织核查考核,促进企业切实发挥产业支撑作用。
河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实施动态管理,我厅将定期组织开展评估,对评估不合格的撤销认定。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9年9月29日
上 海
@华夏经纬网:全国最大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让临港新片区“会呼吸、有生命”
如果在台风过境第二天赶到临港新片区,会有这样的惊喜:小区、路面没有一处积水,大量雨水通过缓慢的净化过程汇聚滴水湖,形成生态闭环。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临港新片区作为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区域的建设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正在准备迎接住建部最终验收。海绵型小区、海绵型绿地、海绵型道路等设施的建成,正让临港新片区“会呼吸、有生命”。
2016年,上海入选为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而临港正是上海首个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海绵城市”试点地区。
临港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覆盖临港主城区、临港森林一期、临港国际物流园区和芦潮港社区功能板块,试点面积达79平方公里,包括7个示范区、15个项目包、100余项具体工程。这些项目成体系地覆盖了工业厂房海绵改造、居民小区与道路海绵化、亲水湖泊与河道海绵改造等各个类型的海绵建设项目。这里的城市建设也由此改变了传统的以快排为主的“建大管子”模式,转而模拟“海绵”的效果:下雨天,能下渗、能滞留、能蓄存、能净化雨水;没有降雨的时候,则可以把水放出来——可用可排。
在临港新片区内,已经有26个已建住宅小区进行了海绵化改造,改造小区总面积达到200公顷。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则都被要求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
其实,“海绵”工程启动前,临港的小区普遍存在雨污混接、道路或停车位破损、局部地区易积水等问题。如今,小区内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停车场绝对“有内涵”。临港的生态停车场主要由透水铺装、草皮、透水盲管组成。经过人工驯化的狗牙根铺成绿色厚毯,堪称全能——能耐阳、耐阴,也能耐旱、耐涝,完全实现了产品化定制。透水铺砖地面结构达五层,经过设计人员的周密计算叠加而成,足以保证小雨不积水。下雨时,一部分水进入透水铺装,渗入埋在铺装下的透水盲管,汇入排水沟;另一部分水被植物和土壤吸收,而超标的雨水经由排水沟滋养附近的雨水花园。这个生态停车场的所在地——临港家园服务站位于古棕路555弄,这里还有不少体现海绵城市理念的新做法、新应用。比如能抵抗盐碱与海风、拥有30年超长待机寿命的绿化屋面,不仅能实现屋面雨水径流的消纳,还解决了常年漏水的问题;还有水清岸秀的景观型人工表流湿地,“豪饮不眨眼”的透水地坪……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以及上海电机学院组成的临港大学城区域已经实施海绵化提升工程。这些工程把学校师生对于海绵技术的研究运用于实践,从源头对雨水进行削减和净化,解决积水问题的同时减少了雨水径流入河的污染。
改造完成后,上海海事大学智慧湖周边道路已经做到“小雨不沾鞋,大雨不积水”。上海海事大学海绵化提升工程项目负责人赵心福向记者解释了其中的奥妙:通过原有观演台阶改造,将潜流湿地功能融入其中;将顶部原有排水沟改造为配水管道,将管网抽取的雨水通过一体化泵站输送到该配水管道;然后通过沸石层层过滤,最终将净化后的雨水排至校内智慧湖,最终流向滴水湖。
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临港地区已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制度,建成了包括河湖水系等蓝绿大海绵和道路、小区等中小海绵在内的完整海绵体,实现了水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智慧调度。
重 庆
@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重庆市万州区建成“海绵城市” 面积6.57平方公里
近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市财政局、市水利局一行到万州区调研“海绵城市”建设情况,对万州区“海绵城市”建设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据悉,到目前万州区已经建成“海绵城市”面积6.57平方公里。
“海绵城市”是指具备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功能的城市,下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并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良性水循环,解决城市内涝,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万州区自从2016年初成功申报市级海绵城市试点以来,积极推进试点建设各项工作,已经完成高铁片区和双河口移民安置区的“海绵城市”建设面积共计6.57平方公里,对试点建设范围内的市政道路、公园广场、公共建筑、老旧小区、雨污管网等进行了改造,完成了天子湖公园一期、三峡职业学院片区“海绵城市”建设等13个项目及试点区域“海绵城市”监测与信息平台,较好地完成了市里要求的试点建设任务及各项考核指标,消除了龙宝河水体黑臭,降低了面源污染,解决了城市积水,保障了水质安全,改善了人居环境。
万州区将认真总结“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经验,整改不足,采用综合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建设具有山地特色的立体“海绵城市”,最终实现“水体不黑臭、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热岛有缓解”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3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
内蒙古
@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2020年城镇新建筑一半将为绿色建筑
经过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呼和浩特地矿小区今非昔比:墙面用灰色瓷砖装饰一新,彻底掩盖了过去陈旧灰暗的色调,外墙保温新材料让家家户户穿上了“帖心棉袄”;砖地面平坦舒适、整齐划一,一改过去崎岖不平、雨天泥泞不堪的路况;一进小区南门,西侧墙面上几幅新旧对比图更是形象地诉说着这里的变迁。
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对新建小区逐步推广绿色建筑,内蒙古正使出多套组合拳让绿色建筑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记者从自治区住建厅获悉,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正惠及千家万户。2008年,内蒙古启动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老百姓亲切的称之为“给建筑穿棉衣”的工程。一些盟市同步实施了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改造后的房屋和小区环境焕然一新,住房冬季室内温度基本提高2-5℃,居住舒适度大大提高。截至2018年底,全区累计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9135万平方米,受益家庭130余万个,受益居民420多万人。与此同时,内蒙古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推动、法规保障,促进全区绿色建筑由点到面、由单体向规模化发展。截至2018年底,全区在建和竣工绿色建筑共2681项,3448万平方米,其中有70个项目801万平方米取得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包括一星、二星、三星,涵盖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项目最大的建筑亮点就是装配式低碳建筑。响应国务院对绿色建筑的要求,中朵中心致力于绿色环保、奉行绿色建筑理念,通过装配式建筑方式真正做到五节一环保。项目采用装配式低碳建筑,防震抗震、有效缩短工期。同时,项目还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自然光运用、水循环处理系统、风能调控等,全面运用装配式技术、BIM技术,开启青城绿色建筑新时代。”在呼和浩特如意开发区,中朵中心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年投用的内蒙古自治区儿童医院、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外迁合建项目就融入了绿色建造及装配式施工等先进理念,在提升项目生产效率、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工期、降低建造成本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该项目获得鲁班奖、第五批“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等多项荣誉,真正实现了装配式建筑要求的过程精品、一次成优。
装配式建筑正以星星点火之势在草原安家落户。2017年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系统性地提出了内蒙古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体系。至此,装配式建筑开始在草原大地稳步推进。目前,全区多数盟市出台了本地区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落实方案,持续推进关键技术研究、人才培养、标准编制,发挥内蒙古产业及资源优势。内蒙古包头市、满洲里市2 市获批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家企业入选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018年全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竣工装配式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
随着绿色建筑的不断推广,内蒙古建筑节能水平也显著提升。据自治区住建厅统计显示:按照国家能效提升路线图计划,内蒙古顺利完成“三步节能”目标,新建建筑达到节能65%标准,居住建筑即将实施“第四步”即节能75%标准,住房的保温性和舒适性大幅度提高。截至目前,全区城镇竣工节能建筑面积约5.71亿平方米,形成每年约1113万吨标煤的节能能力。
好政策更是让绿色建筑兴建如鱼得水。前不久,自治区政府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上通报,《内蒙古自治区民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条例》于9 月1 日正式施行。条例将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小区列入绿色建筑执行范围,基本涵盖了全区大部分居住小区开发项目,绿色建筑项目将享受税费优惠、奖励加分等扶持政策。
记者从自治区住建厅获悉,内蒙古正推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5万平方米住宅小区、新建城区和绿色生态小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引导房地产开发项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力争达到50%。
新 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新疆:关于批准发布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安装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的公告
关于批准发布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安装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的公告
行业思考
@大山爱环保:人工智能+环保:智慧海绵城市来了
人工智能发展得热火朝天,最近几年,海绵城市也陆续提出并得到了应用。要是人工智能和海绵城市结合起来,会是什么情景呢?
人工智能+环保是大势所趋
海绵城市的概念
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也可称之为 “水弹性城市 ”。
把整个城市看成是一块“巨大的海绵”,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 “释放 ”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示意图
城市海绵由哪些组成呢?
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
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也就是说,有了“海绵城市”,就不用在雨季“到城市里看海”了。
城市内涝严重,智慧海绵城市来解决
人工智能让“海绵城市”智慧化
海绵城市建设,能够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智慧排水和雨水收集,对管网堵塞采用在线监测并实时反应;
对城市地表水污染总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暴雨预警与水系统智慧反应,及时了解分路段积水情况,实现对地表径流量的实时监测,并快速做出反应;
通过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智慧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实现雨水及再生水的循环利用等等。
人工智能+海绵城市是什么样子的?
一是改变海绵城市建设与运维监管方式,使“海绵城市”更加“聪明”。
通过城市雨水资源体系状态与数据采集机制,实现城市雨水资源体系的建模、统计、收集和利用过程的数字化动态监测,实现地表水污染源和指标的实时监测。
二是通过一体化的业务监管云平台,对海绵城市的建设、管理和运维的业务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提供城市雨水资源数据资源共享能力,统筹和促进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
三是改进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建设、管理与运维的市民体验交互的服务方式,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及时可靠的城市雨水资源体验交互的信息服务体系。
提高雨水资源系统的体验交互的信息服务能力,引导广大市民认知和参与海绵城市的建设、管理和运维过程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