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十四五”时期,乌鲁木齐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全力营造低碳生态的宜居环境,助推“碳中和”。
“十四五”期间,乌鲁木齐新建民用建筑将全面执行绿色建筑基本级标准,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按照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积极引导社会投资项目建设高星级绿色建筑。
今年乌鲁木齐将推动绿色建筑实施效果评估、超低能耗建筑及近零能耗建筑发展等工作,不断推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室内全装修、BIM技术等的深度融合发展,为早日实现“碳中和”贡献力量。
“绿房子”引领低碳新生活
城市是绿色低碳发展最重要的载体,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离不开绿色建筑。
“十四五”时期,乌鲁木齐深入立足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动建筑产品迈向现代化,以绿色化为目标,以装配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坚持“四化”同步、融合发展。
绿色建筑 让生活更宜居
“十三五”时期,全市累计竣工绿色建筑项目2339.67万平方米,是“十二五”期间的建设规模的近4.6倍,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9.63%。
市建设局(人防办)技术发展科副科长王国慧说,近年来乌鲁木齐积极发挥创新引领和示范引导,加强对绿色建筑的研究和推广,为建筑业注入了新动能,“十四五”期间将持续推动绿色建筑规高质量、规模化发展。
被动式建筑,节能环保很“主动”
近年来,乌鲁木齐房地产企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在幸福路一幢临街新建的黄绿相间六层建筑格外醒目,这是西北首座被动式建筑——幸福堡大厦。
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孙健说,幸福堡节能的奥秘,在于“保护好自己”的被动节能。30厘米厚的墙体和屋面保温围护结构,给大厦“穿”上了厚厚的“羽绒服”,一般普通建筑的外保温层仅为10厘米。除了墙体隐藏的“秘密”,窗户也用了特殊材料,安装的德国进口六腔三玻碳纤维塑料窗,窗体隔热效果极佳。整个建筑节能率达到了90%。
整个建筑气密性良好,室内热量难以逃出,冷空气难以进入。同时可回收的室内废气、家电及人体散发出的热量,又可为吸入的新鲜空气加热。经测试,热量回收率达75%。
据悉,幸福堡大厦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根据测算,该大厦温度设定并保持23摄氏度左右,每个采暖季每平米约消耗天然气3立方。
被动式建筑带来了建筑气密性、热回收系统中通风等概念的更新和变革以及新的质量管理体系、新的施工工艺及管理等,也带来了建筑材料及设备的更新换代及广阔的市场机遇。
3月19日,米东区举行2021年第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其中新疆绿色建筑材料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可实现3D打印技术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应用,力争将其打造为新疆建筑材料新技术、新材料、新趋势的高端产业链。”
“建造”到“制造,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从“建造”到“制造”,装配式建筑产业是建造方式的革新,代表了绿色建筑、智慧建造的发展趋势。目前乌鲁木齐大力推广推动装配式建筑的专业化、集成化、规模化,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工厂生产“部件”,然后运输至现场安装。如今这种“像生产汽车一样盖房子,像搭积木一样建综合管廊”的建造方式已在房屋、综合管廊、桥梁等地成功应用。
新疆新冶建筑集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第二批装配式建筑企业类产业基地。3月24日,走进厂房内,可以看到钢筋、墙板、楼梯及梁柱正在生产流水线繁忙运转,厂房年生产能为200万250万平方米的装配式建筑。
从钢筋切割、布架、水泥搅拌 、浇筑、成型、养护、成品出货全部在智能化控制的“一条龙”流水线上完成。
据悉,传统建筑方式以厘米来计算偏差,装配式建筑可精确到“毫米”。每一件产品都有一个二维码,相当于装配式建筑材料的身份标签,随着建筑的生命周期,可终生追溯。
目前,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水磨沟区红光山会展片区、达坂城区新型建筑产业园和建筑新材料产业园作为乌鲁木齐市装配式建筑应用示范区,新建建筑100%按照装配式建筑建造。
“十四五”期间,乌鲁木齐将不断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鼓励引导社会投资项目建设装配式建筑,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规模效应的装配式建筑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将规划设计、钢铁、建材、物流、智能制造等上下游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区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