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绿色建筑的理念也开始深入人心,绿色建筑也不再是凭空想象,绿色建筑应实现其全寿命期间内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健康的使用空间,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绿色建筑”。2015年杨仕超和陈杰在关于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2015年广东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工作要点》的基础上发表了自己对于如何强化新建建筑节能管理,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继续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推动墙材革新,发展绿色建材的看法。
以乡土、低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绿色建筑
陈杰在题为《广州气象监测预警中心——岭南特色的绿色建筑设计》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岭南建筑是适应岭南气候、反映岭南文化的建筑,岭南特色的绿色建筑要以乡土、低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绿色建筑。
陈杰认为,任何一种思想,如果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必定因思想的衰竭而消亡。要让岭南绿色建筑活现在现实的生活中,创新是关键。那些将岭南绿色建筑看作是青砖外墙加坡屋顶的做法,实际上是把岭南建筑送进历史博物馆。
对于绿色建筑,陈杰提别提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保峰的观点。李保峰认为,有些“绿色建筑”只关注“绿色”而忘了关注“建筑”,甚至“悄悄”地制造问题,再“隆重”地予以解决。绿色建筑本是对工业革命后过度消耗资源能源及破坏环境的建筑设计方法的修正。但有些所谓的“绿色建筑”最终似乎要否定建筑学的本体及核心价值,评价建筑时动辄以“多少套先进技术”作为标准,采用技术越多、评价就越高,以至于用造价低廉的被动策略足已解决的问题也使用复杂的成套技术,用高射炮打蚊子。有些“绿色建筑”则是先设计了不合理的玻璃盒子,然后再增加各种可调节外遮阳、双层腔、Low-E玻璃等昂贵的技术,以此显示建筑的“先进”和“绿色”。先“悄悄”地制造问题,再“隆重”地予以解决。这无异于先“偷偷”伤人,再“公开”救助,并宣称具有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怀。
建筑从“粗放”到“精细”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仕超作了题为《发展绿色建筑,传承岭南建筑文化》的主题报告,重点对岭南建筑文化、岭南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岭南建筑文化的提升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杨仕超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政府工程放缓,建筑的建设量逐步走向稳定。随着大批量绿色建筑的建成,今后20年,绿色建筑的建设必将从“飞行”走向“着陆”,绿色建筑的设计、建设等必将从“粗放”走向“精细”。今后,只有融入了更多的绿色建筑元素、更多的岭南建筑文化,这样的建筑才能称得上“精细”,才能满足不断增加的绿色需要和精神文化追求。
杨仕超提出,绿色建筑应该以满足人们工作、生活需求为基本前提,以全寿命期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以因地制宜的原则为基本思路,充分挖掘传统建筑技术和应用业已积累的绿色建筑技术,形成可以大量推广、复制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广东建筑要以防热为主,应重点重视自然通风、遮阳、隔热,而不考虑冬季的保温;建筑长时间需要空调,节能以空调节能为主,利用自然通风,减少空调使用;建筑规划可适当满足日照,尽量满足自然采光。
杨仕超认为,设备是临时的,建筑是长久的,建筑风格、建筑文化是影响深远的。绿色建筑是当前的国家战略;绿色建筑也要求因地制宜,所以应该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融入岭南建筑之中;借助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契机,升华岭南建筑风格,全面提升岭南建筑文化。
绿色建筑在建筑行业的道路任重道远,因地制宜是建设绿色建筑的基本,无论是办公楼或是住宅等绿色建筑,都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绿色建筑的建设,真正的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绿色建筑”建设才是根本。
骏绿网(www.jungreen.com)国内首家以绿色建筑视频直播为特色的专业门户网站,是整合绿色建筑、WELL健康建筑、LEED、海绵城市等行业视频、专家、法规、标准、案例、问答、在线绿评等内容的全新绿色建筑门户网站。服务热线:4006464264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荣获美国LEED铂金级、中国绿色建筑三星最高级别认证
骏绿网申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骏绿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骏绿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骏绿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骏绿网QQ:3525864755,紧急联系方式:0755-860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