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节能环保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和手段,而强化建筑节能则是节能环保补短板措施的重要支撑。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将从制度安排向加快实施落实推进,意味着环境治理将持续引向深入和全面化。节能环保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和手段,而强化建筑节能则是节能环保补短板措施的重要支撑。当前从上到下推进建筑节能的政策之多,政策之全,政策之快都创历史新高,问题在于政策操作的可行性、适用性与效率性。再好的政策不操作,胡操作,慢操作,都可能变得难以落地,成为一纸空文。其结果让人们怀疑政策制定者的动机,究竟是为了突出政绩的一种摆设,还是真正为人民利益造福于一方水土。因此,要让建筑节能工作真正落地并富有成效,我的建议是:
第一、加快完善建筑能耗统计制度。工业、交通和建筑是能源消耗的三大部门。从全球平均水平来看,能源消耗结构中工业占37.7%,交通为29.5%,建筑为32.8%。当前,我国能源平衡表还不能直接反映建筑部门能耗。由于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统计口径、数据来源等,不同机构或学者对我国建筑能耗的测算结果差异巨大,导致关于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比重的测算数据分布在15%~50%超大区间波动,简直是一笔糊涂帐。在国家大力加强节能减排的背景下,无论制订建筑能耗总量控制目标,抑或能耗强度控制目标以及推动建筑碳交易等市场机制发展,均需依赖足够的数据支撑。建筑能耗数据对建筑节能工作的基础性作用愈显突出。因此,应加强我国建筑能耗计量、监测,加快完善我国建筑能耗统计制度,与国际接轨夯实建筑节能数据基础,制订出台基于“大数据”的建筑节能政策体系,不仅有利于不同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楼宇之间建筑能效水平的比较和评测,以及刚刚出台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考核,更能推动实施我国建筑碳排放总量控制战略。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加快落实和普及建筑精准计量标准,加强与供电、供气、供热及房管等公用事业部门的数据统计协调。
第二、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就是最大的建筑节能。我国被拆除的城镇建筑平均寿命不到30年,平均一百年内需要建造和拆毁经历三个生命周期,农村自建房平均使用寿命就更低了,通常不到15年。导致我国建筑寿命过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很多城市都存在盲目扩张、频繁拆建的问题,研究显示,我国每年建筑拆除面积约为竣工面积的30%,2013年城镇建筑拆除面积就达6亿~7.5亿平方米。房屋自身的结构和质量不过关是导致建筑寿命过短的另一个原因。此问题前几年曾被热议过一阵,但久而久之也就不了了之。人们关注的视线转移到了高房价上,没有人再来追问建筑使用寿命年限问题。其实,消耗了全世界近一半的钢材水泥,建造只能持续30年左右的建筑物本身就是对能源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对环境的巨大破坏。若不能保证建筑的长寿性和安全性,建筑节能根本无从谈起。这才是当前我们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着眼于百年大计,加强城乡建设规划的科学性,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并制定百年建筑条例,从法律制度、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和施工质量上确保建筑使用年限一百年,至少按照目前住宅土地使用权的年限,居住建筑平均寿命也应该活过70年。实际上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才是最大的节能、节材和环保,也是真正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第三、因地制宜推广超低能耗建筑。目前节能建筑的称谓越来越多,如:被动房、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零能耗建筑、产能建筑等等,从根本上讲,这些建筑的核心目的都是大幅降低建筑的化石能源消耗。最普通的节能建筑是指符合现行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但是仅仅推进这类节能建筑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快推进能耗更低的节能建筑,我们不妨将其统称为超低能耗建筑。从我国近些年推进各类超低能耗建筑的实践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一些项目不注意技术的因地制宜,照搬国外或其他地区的技术方案,或者盲目堆砌节能技术,又或者设计方案不够成熟,导致项目节能效果不佳,经济效益不好。其次,国内相关建材设备产品不能满足超低能耗建筑的性能要求,比如:保温系统缺乏系统供应商、玻璃五金件性能不高导致建筑气密性降低、塑料外窗质量参差不齐、塑料型材外门耐久性和强度不够等;再次,项目施工质量欠佳,运维管理水平不高,受施工、运行人员技术水平限制,很多项目难以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为此,需要多管齐下,加快推进超低能耗建筑。一是考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设立切合实际的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目标,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和建筑特点,因地制宜制定超低能耗建筑标准规范和技术路线。二是加强相关建材产业扶持,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超低能耗建筑成本。三是强化对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增强人力支撑能力。不能只注重政策顶层设计,更要注重因地制宜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及其政策实效。
第四,政策导向要注重建筑节能运行管理。目前建筑节能工作的误区之一就是重设计而轻运行。据调查,相当一批节能示范建筑,实际运行能耗比同类普通建筑并没有明显降低,有些运行能耗反而更高。全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情况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评出3979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其中设计标识项目3 775项,占总数的94.9%;运行标识项目只有204项,仅占总数的5.1%。建筑节能的最终目的是要落脚到建筑实际运行能耗的降低,但目前,从节能标准,到评价标识,再到节能考核,都没有对建筑实际运行能耗提出强制性的约束,这导致不少建筑节能项目最后并没有达到节省建筑能耗的效果,建筑使用者也没有从建筑节能中获得实际收益。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该以降低建筑实际运行能耗为导向制定激励和约束措施,推行建筑能耗限额标准立法,单位面积能耗指标应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以此倒逼建筑加强能耗计量和统计。强化建筑节能运行,如同汽车油耗限值一样,必须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建筑能耗水平,引导使用者的绿色生活方式,真正实现建筑部门的绿色发展。
第五、澳门应着力成为国家推广建筑节能的示范基地。澳门工业基础薄弱,能源主要依靠外来,80%的电力受惠于内地供应,因此,交通和建筑是澳门的两大能耗和排放部门。弹丸之地的澳门,人口密度早已位居世界榜首,加上每年近3000万旅客,让澳门当地的道路、交通、住房等各项设施承受巨大压力,城市空间和生态环境日益受到挤压。澳门至今对建筑物的节能规范仍未有一套统一的标准或规章。现有的“澳门建筑物能耗优化技术指引”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澳门版)”乃为没有约束性的技术指引,并无相关的强制执行法规。当前,特区政府继续按照“一个中心、一个平台”定位推动澳门多元化发展。作为一个世界旅游休闲中心,近年来澳门旅游、博彩、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酒店、房地产、基础设施等建筑相关领域兴旺,出现了大量的巨型城市复合体,城市开发模式趋向高密度、高楼层,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澳门经济发展的软肋,因此制定澳门地区建筑物节能设计规范势在必行。作为一个中国与葡语系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发展建筑节能和环保产业可以赋予澳门平台绿色创新的因子。澳门历史上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头堡,至今还屹立着一群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建筑,传承发展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推广适合澳门气候带的建筑节能,发展和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并将旅游度假、酒店管理、特色金融等优势输向东南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让澳门深度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融入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的大潮中,让绿色低碳经济成为澳门的一张新名片。
总之,加快推进建筑节能,能耗数据是基础;建筑寿命是重点;超低能耗是方向;建材设备是支撑;运维管理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人的一生约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在建筑物内渡过,啥是过好日子?安全、健康、舒适、经济、节能、环保的建筑和环境才是人民安居乐业所期盼的好日子。因此,推进建筑节能,不仅仅是一项节能减排政策,更是一项民生和民心工程。唯求真务实才可持续发展,澳门构建低碳生态城市更可有所作为。
(本文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