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骏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绿建资讯 >政策法规 >四川省人民政府: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调发展

四川省人民政府: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调发展

时间:2023-01-11     作者:JANE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     阅读:35264

文章摘要: 建设绿色节约型基础设施,合理优化基础设施布局,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积极推进城市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既有建筑绿色低碳化改造,深入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打造一批“三绿”宜居低碳县城。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再利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一重大论断。我们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丰富内涵和坚定信心,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不断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

(一)新时期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深入,城乡隔离的二元结构逐步改变,城镇化同经济增长的关系渐趋协调,城市作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主要载体的作用更加凸显。因地制宜优化大中小城市功能定位,满足城市发展及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是从城镇化发展规律看,我省城市建设发展潜力足。近年来,我省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引领,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8%,城市建成区面积达4652平方公里,形成了由1个超大城市、4个大城市、11个中等城市、21个小城市和2016个建制镇构成的城镇体系。但从全国来看,我省城镇化率低于全国6.9个百分点,居第24位,相比沿海发达地区还有约10年中高速城镇化发展空间(从城镇化率指标看,分别相当于广东2002年、浙江2009年、江苏2009年、福建2010年水平)。对比六普到七普的数据,四川城镇化率增速居全国第5(前4为贵州、宁夏、陕西、河南),是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重要一极。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叠加效应的释放,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增多,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和外出务工人口回流的动能仍然强劲,城镇体系结构优化、城镇住房和基础设施等需求依然旺盛。

二是从城镇化发展质量看,我省城市品质提升空间大。我省城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26平方米,建设绿道超8000公里,105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销号,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城镇化进入中后期阶段,对标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仍存在整体性缺乏、系统性不足、宜居性不高、包容性不够等短板。一方面,大城市数量少能级低,“一城独大”“中部塌陷”问题突出,缺少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Ⅰ型大城市承上启下,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不优;另一方面,城市功能品质、配套服务还有不少弱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品质不高,城市管理不够精细,城镇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特色有待进一步彰显。此外,城市基础设施和安全领域还有不少欠账,城市内涝、交通拥堵、燃气与房屋安全等各种“城市病”亟待系统治理。

三是从全省发展战略看,塑造“城市竞争力”需求迫切。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了“高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强动能更充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做强支撑更有力的次级增长极,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促进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共兴”的目标,为做好城市建设、塑造“城市竞争力”谋篇布局。做优做强城市核心功能,进一步提升供给保障能力,加快谋划推进一系列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充分释放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巨大潜力,不断塑造城市特色、人文气息、宜居环境与安逸生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四川城市的辨识度、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新时期推进城镇化工作的方向要求

目前,我国城镇化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城市发展后劲足、未来空间大,城市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及品质提升的新时期。

一是坚持以“人民城市”为中心。深刻把握“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要求。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品质作为推动城镇化工作的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持续释放居民住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需求潜力,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良好环境,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二是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改变过去“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和过度房地产化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推动城市开发建设从粗放型外延式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统筹城市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需要,形成城市分工协作、联动发展新格局。将建设重点由房地产主导的增量建设逐步转向以提升城市品质为主的存量改造,促进资本、土地等要素优化再配置,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是坚持以“生态、安全”为主线。切实落实中央“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部署要求,加快推动城乡建设发展方式转型,创造更多更优质的城市生态空间和生态产品,保护传承城乡历史文化,绘好城乡“山水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安全作为城市基本保障,加快补齐短板,持续排查隐患,切实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不断提升城市安全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四是坚持以“智慧、创新”为突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提升城市运行效能与治理水平,推广城市建设中的新技术、新业态、新环境、新工程应用,实施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调发展,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建设CIM平台和城市大脑,不断探索未来城市发展新模式,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

(三)新时期推进城镇化工作的重点任务议

以推进“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以“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为工作总思路,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宜居、安全、韧性、智慧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支撑。

一是积极促进城市协调发展。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引领,高水平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把强圈强极、五区共兴作为重要抓手,促进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共兴。提升成都极核发展能级,支持成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培育发展区域中心城市,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功能。支持绵阳、宜宾—泸州组团、南充—达州组团等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培育,支持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和川东北、攀西地区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程,增强县城人口吸纳和产业承载功能。做大做强中心镇,扎实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打造县域副中心。

二是大力推进城市绿色转型。推动城乡建设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严守生态底线,保护山水格局和自然风貌,防止城市建设摊大饼式无序蔓延。大力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建设高品质公园绿化和绿道空间,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建设绿色节约型基础设施,合理优化基础设施布局,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积极推进城市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既有建筑绿色低碳化改造,深入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打造一批“三绿”宜居低碳县城。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再利用。

三是持续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加强城市存量资产经营,实现城市形态、文态、业态、生态更新和复兴。聚焦“一老一幼”,持续推进既有住宅电梯增设,加快完整社区建设,补齐社区服务短板,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样板。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盘活存量住房资源,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以县域为整体,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和共建共享,优化城乡道路、供水、供电、防洪和垃圾污水处理、无障碍等设施布局和一体化设计。统筹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向城市郊区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形成层次合理、协调互补的城区、城乡、镇村三级网络。建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是建设安全智慧韧性城市。聚焦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和安全韧性“软肋”,补齐排水防涝、污水收集、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地下综合管廊、道路交通等短板,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功能。持续开展城市内涝治理、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房屋建筑安全排查、燃气安全隐患专项整治等工作,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推进城市治理智慧化,全面启动省级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以及城市体检等“CIM+”应用,加强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行动,提升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推进智慧社区、智安小区建设,拓展智慧安防、智慧楼宇、智慧街区应用场景,搭建智慧物业线上线下管理服务平台。

骏绿网(ww.jungreen.com)国内首家以绿色建筑视频直播为特色的专业门户网站,是整合绿色建筑、WELL健康建筑、LEED、海绵城市等行业视频、专家、法规、标准、案例、问答、在线绿评等内容的全新绿色建筑门户网站。服务热线:4006464264



3.png 


绿色建筑专家丨冯伟正式入驻骏绿网“绿色建筑大咖”专家库!

抢抓绿色建材新机遇 从“可选项”到“必选项”

2022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指数:京沪领跑,渝镐为西部典范

北京发布民用建筑绿色发展规划,2025年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55%

深圳力争重点区域内新建建筑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80%

骏绿网申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骏绿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骏绿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骏绿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骏绿网QQ:3525864755,紧急联系方式:0755-86008491

骏绿网.png



标签:
绿色建筑
看直播
找资讯
找产品
赏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