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绿色建筑发展历经30余年,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的认识也经历不同阶段的变革。伴随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脚步,国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现在我国建筑行业所需能源是日益增多,能源匮乏不但制约建筑行业的正常发展,也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生活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只有将节能理念灵活运用到整个建筑行业中,才能使建筑行业更加快速、平稳、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将节能理念贯穿到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应用,不断提升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建筑材料及使用物品,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使建筑物寿命持久,经济效益提高。
01
国际绿色建筑发展简述
建筑,是人类建立用来与自然环境相对立的庇护场所。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建筑结构、形式及功能都全面被工业技术所渗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使城市建筑迅速蔓延,建筑设计转为全面机械化、设备化的模式,出现了中央空调、24小时热水系统以及人工照明,蓬勃发展的建筑为人们带来舒适的生活居住条件。然而与此同时,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也逐步导致了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直至70年代,两次全球性的石油危机的爆发使整个社会意识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性。能源危机的爆发促使社会兴起了建筑节能设计,80年代以来各国都开始制定相应的建筑节能体系,开始了节能建筑的设计与建造。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意识到,人工建筑对于自然的危害不仅仅在于能源。根据联合国规划署的统计,全球建筑业消耗地球能源的40%,耗费水资源20%,原材料的30%,同时产生了38%的固体废弃物。现代建筑的砖瓦、钢筋、玻璃都是环境破坏之源,不仅是在其生产阶段,在拆除废弃物的阶段同样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于是,以“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最高效率的利用能源资源,最低限度的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为人类提供宜居的活动空间“绿色建筑的理念逐渐提出。
作为绿色建筑行业的里程碑,自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环境评价法BREEAM,在英国发布;1993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协会在美国创建,整个绿色建筑行业在不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周期性的调整自身发展方向。其中,1996年,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发布LEED(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而LEED也是目前世界上用于评价建筑环保、绿色性能最完善,应用最广的评价体系。2002年日本发布CASBEE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2005年新加坡推出GREEN MARK绿色建筑标识认证。2006年德国DGNB(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发布DGNB建筑可持续评价系统。
各国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的评价标准和评估机制虽各不相同,但评价的内容和关注的因素主要集中在降低碳排放、能源资源的节约与再生再利用、降低能耗,污水处理、垃圾回收、室外环境、室内环境等。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随着技术的进步,绿色建筑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和进步,各国的绿色建筑也随之进行了不同阶段的阶段。
02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
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也紧随世界的脚步。在经历70年代两次能源危机以后的80年代,世界各国发展节能建筑,中国也开始建立自己的建筑节能体系。1986年,中国发布行业标准 JGJ26—86《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制定了节能30%的目标,这也是我国第一部建筑节能标准。1994年,该标准修订,将标准节能目标提升至50%,并制定《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1999年《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发布,并于2005年进行了修订,期间还分别出台了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规划。
进入21世纪,中国开始了关于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筑的推进。2001年,我国第一个关于绿色建筑的科研课题完成。2004年,中国召开了第一届中国《国际智能和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表达了我国政府对开展绿色建筑的决心和行动能力。2006年,中国住建部发布了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此阶段的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007启动“100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与100项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简称“双百工程”)。可以看出,绿色建筑更侧重于建筑本身,从“四节一环保”的维度侧重于鼓励建筑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它从建筑及其构件的寿命周期出发, 考虑其性能和对经济、环境的影响。
第二代绿色建筑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实现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从部分城市到全国的的全面发展。部分城市或者区域已经由政府主导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或者在施工图审核中将绿色建筑纳入专项审核要求。
截止至2012年底,我国累计评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742项,总建筑面积7581万平方米。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条件、政策支持等的不同,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分布不均衡,江苏、广东、上海、山东、北京等省市的项目数量和总建筑面积较多,5省市标识项目数量占全国57.5%,总面积占全国53.7%。
根据2017年住建部印发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要求,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在2016-2020年间进入了“增量提质”的加速器。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国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50%,新增绿色建筑面积20亿平方米以上。其中要求,绿色建筑中二星级标识以上项目比例超过80%,获得运行标识的绿色建筑项目比例超过30%。
2019年,中国对于绿色建筑标准进行了第三次迭代,发布了GB-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2019版。新版绿建标准与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相统一,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在原来侧重于建筑和环境关系的“四节一环保”的维度基础上进行了扩充,新增在安全耐久、节约能源、健康宜居、全龄友好等方 面的技术内容,重构了“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指标体系,定义了中国的第三代绿色建筑。
图:2019版绿色建筑体系架构图
可以发现,新一代的绿色建筑已经逐步加入了海绵城市和健康建筑的内容,健康建筑理念和绿色生态相融合,旨在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真正的将以人为本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中国的绿色建筑体系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03
绿色低碳建筑的影响因素
第一,工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影响要点。在项目设计环节涉及到合理选址、施工现场勘查、了解建设项目在的特点、还有关于所用材料和资源的合理选择等都会影响到绿色低碳建筑要点。对于建筑本体设计和材料应用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对大自然中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减少有害物质排放;
第二,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影响点。在项目施工环节,包含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施工人员对施工技术的熟练程度,基础工程把控要点,项目工程整体结构把控,装饰装修等都会对绿色低碳发展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要求我们的操作工人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全过程应用绿色施工技术,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排出;
第三,项目运营过程中的影响要点。在建筑运营环节中,有一个重要指标,也就是对于CO2排放能力的高低。因为当然们在住宅中生活,一定会对照明、温度、通风等功能有较高要求,而这些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因此,会产生一定量的CO2需要我们充分考虑;
第四,项目更新维护过程的影响,在这一阶段,设备的运行会产生大量能耗,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当地生态平衡。
04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措施
4.1强化绿色生态化建设理念的指导和推广
强化绿色生态化建设理念的指导和推广落实效用加大对应用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使得过社会范围内的居民都能够自觉按照绿色模式进行生活、工作,建立全方位绿色空间,众志成城推动绿色建筑事业发展。换言之,也就是不断深化绿色发展观念的前提下,积极学习引进先进管理理念,促进绿色建筑项目向着集约化方向发展。
4.2优化低碳节能设计
首先,在对建筑物的整体设计过程中,需要在大方向上坚持技术环保的发展理念,不但要运用新型的节能设备,要要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在对房屋做到有效保暖通风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空调的使用频率,尽量保证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与此同时,在对建筑物展开绿色设计环节,首先要对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和风向进行把控,合理设置建筑的风冷系统,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的节能环保的实现。
其次,在对建筑进行绿色设计的环节,一定不能影响四周环境的正常运转,还要做到可以迅速融入这个大环境之中,要事先做好勘察工作,选择合适的位置,不要破坏周围的土壤和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作息。等到工程运作阶段,应该运用新型环保材料,对于所需水泥、混凝土的要求一定要符合相关指标,不能对人体产生任何副作用。此外,还应该了解当地的地理因素,避免出现因为破坏大气层而引起气候变暖的情况。
4.3因地制宜,落实建筑生命周期
我们需要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使用及维护等各个周期之中。同时,对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建筑类型特点进行充分分析,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资源享赋,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标准及规范,落实建筑生命周期的观念,综合各方利益,选取适合的技术方案,针对性地进行实施。
4.4加强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监督
在进行建筑项目过程中,需要完善相应审查程序,严格把控立项要点、有计划的完善施工方案,对建设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好严格监控。与此同时,要求相关政府审查部门按照规定要求对绿色建筑进行相应审核,适时推行审批制度,及时排除不具备建设资质的建筑单位。
4.5加快低碳技术的开发
应用低碳技术是绿色低碳建筑发展的关键,因此,我国应最大化的使用可再生能源。目前为止我们国家的发展大多数是以牺牲能源和环境为代价的,这种情况,造成我国许多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形势不容乐观。为了改变这一发展弊端,应该运用先进的科学金属有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因为建筑工程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在操作中引入可再生新能源,可以极大的缓解生态压力。
05
对于绿色建筑的思考
在古代中国,则提出“天人合一“思想,讲究天文、地理和人文相结合,建筑应因地制宜,处理好建筑与气候的关系。总的来看,古代的建筑,具有迎合地理、适应气候、就低取材等特点。比如例如北方冬天寒冷,在构筑房屋时墙面都比较厚实一些,以抵御寒冷的天气,南方炎热多雨,室内就格外注重通风的效果。在西北地区,木材稀缺,加上黄土直立性好、不容易渗水的特点,窑洞就成了人们最佳的居住方式,这样不仅冬暖夏凉、节约原材料,而且有益于水土的保持和生态的平衡。
图:绿色建筑示意图
从建筑发展来看,经历了屈服于自然的人工建筑,到工业革命后以人类技术为核心的建筑扩张,再到回归绿色建筑的历程。自20世纪80年代起,绿色建筑经历从第一代节能建筑,到侧重于建筑和环境的第二代绿色建筑,再到目前的将“以人为本”融入的第三代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我们应从生态文明的更高层次,通过重新建立建筑与自然的友好、和谐、共生的全新关系,实现建筑“以人文本“和”以人类长远发展为本“相结合的目标。通过发展绿色建筑,为人类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永续发展。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2022中国(南通)国际绿色建筑建材产业博览会诚邀您得参与。
1.6万平方米的展会规模,200余家优质展商的参与,近百家行业媒体的关注,十余场行业论坛会议的成功召开,充分体现本届展会规模之大,成果之新。 落下的帷幕并不代表结束,而是下一次完美呈现的序曲,中国南通国际绿色建筑建材产业博览会 将不断创新发展,以更优异的成绩,更坚定的信心,更专注的态度继续为您服务,期待与您明年四月再相聚!
南通绿色建博会
中国(南通)国际绿色建筑建材产业博览会(简称:南通绿色建博会GACME) 定于2022年4月21日-23日在南通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为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要求,博览会集中展示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建材、模架支撑、铝材门窗、智能遮阳等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以“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专注客户服务为发展宗旨,为优秀品牌企业开拓立足长三角市场,搭建供需对接、洽谈交流的有益平台。
骏绿网(www.jungreen.com)国内首家以绿色建筑视频直播为特色的专业门户网站,是整合绿色建筑、WELL健康建筑、LEED、海绵城市等行业视频、专家、法规、标准、案例、问答、在线绿评等内容的全新绿色建筑门户网站。服务热线:4006464264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荣获美国LEED铂金级、中国绿色建筑三星最高级别认证
骏绿网申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骏绿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骏绿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骏绿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骏绿网QQ:3525864755,紧急联系方式:0755-860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