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建设海绵城市,广州正在发力。
(原标题:广州要打造海绵城市建设典范 市场广阔当地企业已布局)
建设海绵城市,广州正在发力。
广州市国土规划委官网最近挂出的《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下称《规划》)提出,在2020年之前,广州要对17个重要的片区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未来,广州还会建51个海绵公园、21个湿地公园以及25个人工湿地。而到2030年海绵城市的建设范围要占建成区总面积的八成。
“我们已经开始布局。”广州华遂威预制件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华遂威”)副总经理陈杰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按照广州的规划,未来这块市场非常大。”
《规划》提出的总体建设目标是”打造高密度建设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典范,建设山水共生的岭南生态城市和宜居都市”。在陈杰看来,《规划》的出台,意味着广州海绵城市建设速度得到加快。
2013年9月,广州首个海绵城市试点在天河区开始动工,经过3年的建设后在2016年通过验收。该试点占地46.8公顷、相当于2/3个天河公园大的大观生态湿地公园。
海绵城市,指的是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海绵城市建设,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通过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部分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既降低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又提高了洪水资源利用率。
水浸成为了不少广州市民曾经根深蒂固的城市记忆之一。广州市水务部门有关人士此前称,这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从地理上来看,广州中心城区北高南低,北面有白云山、火炉山、瘦狗岭,南面是珠江,降雨时雨水会顺着山体,在七条河涌中穿城而过。另外,受珠江潮位的顶托,天文大潮时如果遇到本地大雨非常容易出现内涝。而广州作为一个多雨的亚热带城市,是华南地区降雨量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不争的事实。
除了排水管网标准较低、主要排涝河道不断缩窄,排涝能力下降等原因之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绿地率减少、建筑密度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容量面临巨大压力,地表不断硬化,这些因素逐渐成为了广州水浸的重要原因之一。
广州已经意识到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在2015年6月广州市府常务会议通过审批的《广州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中,广州就提出未来将规划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区域。此后,海绵城市建设写进了2016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称,“十三五”时期广州将建设海绵城市,加强防洪排涝水利设施建设。
同在2016年,《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获得了国务院批复,批复文件也明确提出,广州要“高度重视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当时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都是与当前特大城市出现的城市排涝系统不够完善等城市病相匹配的措施,也体现国家对广州提出一些先发要求,希望广州能够探索城市的综合减灾路径。
广州海绵城市究竟要怎么建?
王浩表示,广州建海绵城市要采用新思路,其中治水不能再停留于对河涌清淤,而是要通过微生物技术恢复整个水体生态系统。他还建议,广州要从平面排水向立体排水发展,空中屋顶花园、高层建筑和立交桥的立面,地面坑塘洼地湿地草地,下凹式广场、下沉绿地等,再加上地下适当的管廊系统、深隧等,构建立体式的排水系统。
在王浩看来,要建设好海绵城市,广州的任务更重。因为广州面临着市政排水管网标准偏低、雨污合流,污水管网负重大等一系列问题。他建议广州未来必须要通过多建公园绿地,把河涌内湖洼地利用起来等种种措施多管齐下,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可行性路径。
“广州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城市,它只有看到某项技术的投入对城市建设起到好的效果后,才会投入资金去做。”广州华遂威副总工程师林东对第一财经记者说,“从广州最近出台的政策来看,我们相信广州海绵城市建设的速度一定加快,后来居上。”
在这种情况下,林东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广州华遂威已经投入开发了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砖,并在不久后进行规模化生产。他认为公司“在这方面具有优势”。官方资料显示,作为广东国企广东华遂建设股份公司全资子公司,广州华遂威主要 产轨道交通及电力电信等隧道管 、地铁枕和各种新型材料制品等,是广东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预制件生产厂家之 。
近日,广州市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对当地研发、生产海绵城市产品的企业进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