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热议】北方该不该建海绵城市?—一个风口之下久未回应的问题
北方是否适合海绵城市建设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今天骏绿网小编带大家去看看。
最近南方雨季来临,各地洪水内涝不断,南方群众戏称又到一年看海时。
而此时此刻,作为一年淋不到几场雨的北方人民纷纷表示很羡慕,你们能免费捞鱼吃虾啊有没有?
在看海的日子里,总是很期待海绵城市能出现,把南方群众从深水池子里拯救出来。
北方吃瓜群众在看别人抓鱼看海之余,难免会想咱们北方没什么雨,那到底还要不要兴师动众的建海绵城市呢?
咳咳(敲小黑板),广大北方群众们,请收起你们幸灾乐祸的小表情,让我们来严肃的聊聊北方该不该建海绵城市?北方城市应该如何建海绵城市?
问题1:北方该不该建海绵城市?
答案很明确,要!
海绵城市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几个:“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其中水体黑臭与城市热岛问题是北方城市普遍存在的。至于积水和内涝,在极端气候越来越频繁以及城市地表变化双重不利因素影响下,北方城市也不能幸免于难,请自行脑补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的画面。
而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城市环境离海绵城市所描述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美好状态差的很远很远,生态城市建设之路漫漫。
问题2:北方如何建海绵城市?
1.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认识到北方与南方地理环境特征的差异,海绵城市建设基础不同。
2.专家对北方海绵城市建设持支持态度,海绵城市适用于任何土壤和气候条件,关键是因地制宜。
3.北方海绵城市建设的策略。
问题3:北方海绵城市建设有哪些经验?
在第一、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里,有12个城市属于北方城市。这些城市积累了大量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建成了一批示范工程。
比如西咸新区针对北方极端低温,透水铺会冻裂的问题,在施工中充分考虑了冬季气温条件,在铺装砾石层每隔2米设置透水盲管,雨水先渗透后导流,实现了结构不积水,避免了铺装冻裂,同时增加结构稳定性,效果较好。
【西咸新区】
西北首个“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落户西咸新区,因其是个降雨量较为丰沛的地区。西咸新区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把雨水综合利用作为重点,通过沣河、渭河、斗门水库等实现湿地海绵修复;通过古都风光带与生态农田实现生态海绵保育;通过道路林带、街头绿地及城市公园形成城市海绵建设体系。
当下,西咸新区已在小区与园区内全面推广雨水综合利用,合理布局雨水花园、生态滤沟、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调蓄池等“海绵设施”。2016年西咸新区启动西部云谷园区的“绿色屋顶”示范项目建设,并计划在当地更大范围内推广该项目。
▲西咸新区同德佳苑雨水花园系统
大面积的下凹式绿地可消纳调蓄小区内部雨水,绿地吸收饱和后富余雨水进入溢流口排至市政管网,确保防洪安全。
▲同德佳苑下凹式绿地与溢流口
▲屋面雨水经断接雨落管导入传输型草沟,下渗、吸收、传输,富余雨水传输至雨水花园进行再次蓄渗和净化。
▲西部云谷“绿色屋顶”
▲西部云谷透水铺装—-简单大方的“吸水海绵”人行道,大大增加了路面的安全性和通行的舒适性。
【济南】
泉城济南鉴于自身南高北低的地势地貌,雨水在绿地中渗透、径流、汇集等方面呈现“南渗北蓄”的特征,提出山地与平原复合型绿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山体区域:采取山体截蓄、植被恢复、旱溪、生态塘等措施,控制雨水就地滞蓄、入渗,减少雨水径流外排。
坡地区域:以拦蓄、截留、促渗等措施布置线性排水沟、雨水横箅、阻水型立沿石等,就地实现渗、滞、蓄,源头减排,最大程度上缓解马路行洪状况。
平原区域:以促渗、滞留、净化等措施为主,对建筑小区、道路、停车场、广场等扩大使用透水铺装,推雨水收集、净化和利用,消除城市易涝点。
城市示范区内道路交通系统的7个项目中,在建的二环南路效果显著。降雨时,高架桥面雨水往往通过侧面排水口直排桥下,形成高架“瀑布”,不仅对交通带来不便,还造成雨水资源浪费。
结合海绵城市建设,二环南路将在桥下的下沉式中央绿化带安装约220个收水箱,收集桥面雨水,蓄水能力达9000立方米,基本告别高架“瀑布”现象。
【白城】
高寒、高纬度、干旱、冻土期长是白城的城市特点,白城海绵城市建设面临冻融、融雪剂和盐碱地三大难题,其中防冻融技术为世界性难题,3年建设期内每年有长达半年的冻土期,施工难度极大。
防冻融技术,主要体现在透水铺装方面,目前已研究出两种解决办法。
一是增加透水结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延展性;
二是在结构层设置了排水带,把融化之后的水及时排到管道中,保持透水材料的干燥。
在融雪剂弃流方面,则成功研发了可自动弃流融雪剂的道路新型生物滞留带与植草沟。
▲道路正在进行改造
▲改造后的白城百福小区下沉式绿地
总结
全国各地的海绵城市的目的不一样,南方城市则是以防滞水为主。北方缺水地区应该以蓄水,增加可利用水资源为主,因地制宜,一刀切不妥;在西部干旱地区,应以雨水回收利用为主;在山区则应以控制水土流失为主;而面对地下水干涸的现状的区域,既需要雨水下渗,回收利用,也需要考虑内涝控制和污染控制。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未来不再是单一的解决城市排水问题,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更加长远地考虑了城市发展需求。
暴雨是一张试纸。每逢暴雨来临,即便是地下水超采的北方城市也会迅速进入“看海”模式,之后这些天然降水又迅速地通过地表河道白白流走,只留下伤害。正因为如此,北方城市对天然降水的管理任务比南方城市还要多一分,不仅要预防城市内涝,还要利用天然降水补给用水困境。
【参考文献】
1.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探索实践综述
2.北方城市,多考虑把雨水留住,
3.北方平原地区小城镇“海绵化”建设的基础和策略
4.李俊奇:算好海绵城市这本经济账
5.专家群热议海绵城市
6.干旱的警示:扩大地表的蓄水空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