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期待,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行动。对于个人来说,绿色出行、减塑降塑等都是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那么对于城市来说,又该如何做呢?让我们来一起看看!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期待,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行动。对于个人来说,绿色出行、减塑降塑等都是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那么对于城市来说,又该如何做呢?让我们来一起看看!
北京市
建筑领域是北京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据测算,近年来,建筑领域碳排放占北京全市排放量一半左右。推动建筑领域低碳发展,对优化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倡导全社会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意义重大。
北京市新建民用建筑在国内率先执行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累计超过9400万平方米,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完成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超过1000万平方米。此外,北京市还加快实施供热计量改造,有序推广智能供热,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逐步下降。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方面,北京市累计建成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4758万平方米。
2023年,北京市将进一步扩大低碳试点类型,征集先进低碳技术、低碳领跑者、气候友好型区域等试点项目,继续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
深圳市
深圳市作为低碳生态示范市,近两年集中涌现了一批近零排放的改造项目。低碳企业、低碳学校、低碳交通等一个个生活场景,走进群众视野。
深圳长夏短冬,日照充足,光伏发电成为绿色发电的首选。一所学校能自己发电并能反向向城市供电,它是如何做到的?通过无人机视角,可以看到屋顶铺设了许多光伏发电设备。这些光伏发电设备除了收集太阳能维持这栋楼的使用外,还能剩余,余电将流向藏在“固碳花园”里的“能源箱”。深圳龙岗区六联小学校长易恒雄介绍说,“光储”就是对于太阳能所产生的电能进行储存,当晚上电力不足的时候,那么电能的输出就由它提供了。
在未来,这所“会自己发电的小学”将在所有建筑顶部铺设光伏发电设备,除了自发自用外,还将反供给电网,反供给城市,实现电量的“双向奔赴”。
青岛市
“双碳”目标下,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已经成为每座城市的发展共识。对于一座以制造业为立市之基的城市而言,要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就只能在挖掘节能减碳空间上下功夫。
在西海岸新区街道上穿梭的90台真情巴士氢能公交车,运行里程已超过400万公里;青岛港口成为绿色低碳交通推广的窗口,建成前湾港区加氢站1座,引进3台氢能集卡试点应用,船舶岸电配备率、港区道路堆场绿色照明率均达到100%,清洁运输占比持续提高。
在奥帆中心零碳社区,通过海水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光热、风力发电、污水源热泵、工业余热和燃气等多项高效清洁供能技术方案,这个占地45公顷、建筑面积22.71万平方米的社区最终可将碳排放降低至每平方米25千克。
近年来,青岛围绕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不断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成都市
大运在望,举城欢腾,成都也正在书写绿色低碳办赛这张答卷。成都明确了“源头减碳、过程管控、末端中和”的实施路径,并围绕低碳能源、低碳场馆、低碳交通、低碳运营、低碳参与等方面采取了更加积极的绿色低碳措施,力争实现成都大运会“碳中和”目标。
据了解,大运会推进场馆新建和既有场馆改造,49个赛事场馆中,36个场馆为既有建筑改造升级,13个新建场馆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例如,凤凰山篮球场馆外立面可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切换模式;新都香城体育中心雨水回收系统年节水3000吨以上,基本满足绿化养护用水。同时各场馆按照“非必要不设置”原则控制临时设施搭建,强化场馆低碳智能运行。
在绿色交通方面,成都不断强化“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发展与高效衔接,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入选全国首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截至2023年7月,新能源车保有量约51万辆(较2022年年底新增9.4万辆),占汽车比例的8.2%。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显现的当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已成为一种共识,不管是生产降碳、生活减碳,还是生态固碳,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在努力,解决好绿色低碳这道题。而这,也是共建美好家园的必经之路!
骏绿网(www.jungreen.com)国内首家以绿色建筑视频直播为特色的专业门户网站,是整合绿色建筑、WELL健康建筑、LEED、海绵城市等行业视频、专家、法规、标准、案例、问答、在线绿评等内容的全新绿色建筑门户网站。服务热线:4006464264
骏绿网申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骏绿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骏绿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骏绿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骏绿网QQ:3525864755,紧急联系方式:0755-8600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