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海绵城市规划的问题有哪些?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表现在城市数量的增加,更显现在城市规模的扩张。受古代城市营建思想的影响,我国位于平原地带的城市大多呈“同心圆式圈层结构”的模式发展。在经过数十年的外延式土地扩张后,上述城市发展模式带来的城市弊病也日益凸显,其中城市内涝频发、径流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等城市水环境问题尤其突出,2013~2014年武汉、深圳、上海、宁波等暴雨事件等。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海绵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现有城市规划体系对海绵城市建设内容 的支撑作用体现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定量分析不足、用地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的脱节,城市竖向规划不够重视等。因此,了解以上城市规划问题,将海 绵城市建设内容和要求有效落实到城市规划设计中,是有效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关键。
定量分析不足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在规划设计的前期对开发区域进 行详细的调研和量化分析,识别风险区域位置和规模,划定蓝线、绿线和开发区域边界,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强度,保护和修复湿地、洪泛区等水敏感区域。目前城市规划 设计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定性和定量。其中以文字描述型 研究报告为基本形式的定性方法,由于简单易行、便于理解而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也日益暴露出偏离实际、规划内容难以落实和方法不够严谨等诸多缺点。相较于定性分析,基于各种数据统计分析的定量方法,结果虽比较客观,但在实际规划设计中较少使用,因为定量分析需要大量的资料数据,其收集难度较大。比如处于 城市总体规划 阶段末端的城市雨水工程规 划设计,常在缺乏对场地开发前后用地性质、竖向、下垫面等条件分析的情况下,即按照规划道路初步确定城市雨水管道的走向、管径等。工程设计人员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和现状条件在详规阶段只能对雨水管道做出局部的调整。实际工作中,总体规划一旦被批准通过,详规阶段对雨水管道的调整常常受限。
同时,规划人员常会根据城市道路的级别,进行城市雨水干管和支管的总体布局。这种城市雨水工程布局模式缺乏对用地开发前后地表雨水产汇流量的定量评估,常会造成城市雨水工程的规模布局与用地开发强度之间的脱节。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起点,同时也是各种城市问题的源头。城市内涝、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水环境问题的有效缓解需要从城市规划设计的源头着手,统筹协调各层级规划,并实现建筑、景观、排水、水利等多专业的有效衔接。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应对开发区 域进行量化评估分析,合理控制各类城市用地,并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并与各专项规划进行协调衔接。详细规划阶段应进一步细化落实总体规划阶段的要求和目标,结合各类用地特点和各专项规划进行低影响开发设施优化布局。希冀此文能为未来国内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的编制和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