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绿色建筑发展报告
时间:2017-07-20 来源:网络 阅读:59554
2016年是进入“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上海市“绿色建筑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这一年,上海新增了多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落实了多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如何引导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向绿色生态方向转型?在日前召开的“2017上海绿色建筑国际论坛”上,《上海绿色建筑发展报告(2016)》正式发布。《报告》在对全行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去年该市绿色建筑的发展情况。
为了对全市绿色建筑发展成效进行总结,促进管理、研发、规划、设计、产业、教育等全行业互动,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绿色建筑的实践与发展,自2015年起,上海市住建委每年委托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编制《绿色建筑发展报告》。论坛上,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书记崔明华为《报告》揭幕,他表示,近年来,上海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号召,在绿色建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根据《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市累计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建筑项目总数量398个,二星级以上占比达到81%。其中,2016年度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建筑项目数量101个,总建筑面积756.69万平方米,二星级以上占比达到90%。全市绿色建筑数量和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比等指标都位居全国前列。崔明华还透露,截至2017年上半年,上海已累计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建筑项目总数441个,其中二星级以上的项目占比达到81%,绿色建筑总面积超过8000万平方米。
《报告》称,基于城市建设领域中建设规模与建筑能耗快速增长的现状,上海对建筑领域绿色生态发展实施“控制增量,优化存量”的方针,即对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节能高标准,确保建成建筑具有绿色节能性能;对既有建筑中的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监管,提升建筑用能管理水平,积极推进节能改造等系列工作。《报告》显示,2016年度,全市落实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约250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完成能耗统计1953栋,涉及建筑面积2885万平方米。
近年来,随着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内涵不断地向外延扩展,在生态理念、技术集成、全生命周期、全产业、建设模式与工具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上海市建筑节能条例》作为建筑节能减排领域唯一的地方法规,已无法为新形势下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为此,《报告》对备受业界关注的《上海市绿色建筑条列》的立法进展情况给予了大量篇幅。《报告》称,立法前期调研工作已于2015年底完成验收;2016年,上海市住建委进一步组织开展立法编制研究工作,历经一年目前已形成初稿与起草说明。据介绍,《条例》中明晰了“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绿色建筑的内涵与外延,除传统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外,还覆盖装配式建筑、全装修住宅、既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建材与资源循环利用、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绿色生态城区等范畴,实现全产业涵盖。另根据建筑生命周期,分别从建设与运营量大阶段对相关行为进行规范规定,健全了管理制度。论坛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薛潮也对《条例》的调研、起草工作提出要求,他说,《条例》应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力求做到四个“统一”:一是与绿色建筑未来的发展需求相统一;二是与解决行业发展的共性问题相统一;三是与满足百姓民生需求和呼声相统一;四是与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实施相统一。
《报告》还显示,目前,上海现行的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相关标准规范共43项,基本覆盖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营各个阶段,涵盖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各项工作要点。其中,为保障建筑工程质量,2016年,上海在全国率先颁布地方《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绿色建筑工程验收规范》编制工作,有望进一步统一绿色建筑工程验收要求,目前该标准已进入送审阶段,预计年内完成。
2016年,上海的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发展在取得一定的成果的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包括闭合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建筑绿色质量有待提升,绿色产业发展合力不足等难点问题。对此,崔明华在论坛上指出,下一步将不断深化绿色建筑发展内涵,将其与城市有机更新结合起来,重点抓好四个过渡,推动绿色建筑快速发展:一是有单体项目向规模化发展过渡,全面启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二是由绿色设计向绿色运营过渡,提升社会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获得感;三是由行政化管理向法制化管理过渡,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立法的进程,完善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四是由全国领先向国际一流过渡,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上海绿色建筑发展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