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近些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势头良好,绿色贷款稳步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28.58万亿元,同比增长36.8%,居全球首位;境内绿色债券市场余额1.98万亿元,居全球第二。
近些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势头良好,绿色贷款稳步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28.58万亿元,同比增长36.8%,居全球首位;境内绿色债券市场余额1.98万亿元,居全球第二。尽管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位居全球首位,但转型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补充,其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这也是监管部门特别关注的。
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的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座谈会指出,既要持续加大对节能降碳、生态环保等领域的金融支持,也要保证对煤电等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合理支撑。而去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发布的专栏文章《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表示,要总结提炼绿色金融发展的有效做法和有益模式,并将其运用到转型金融领域。
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有什么区别?传统的绿色金融大部分支持的是“纯绿”或接近“纯绿”的经济活动,比如新能源、电动车和电池等碳排放量较低的项目。而转型金融重点服务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产业和项目,为高排放或难以减排领域的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资金支持。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是提高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质效、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转型金融方面,尽管基层已有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但转型金融在实践中缺乏标准参照,是影响转型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记者在采访时看到,在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的推动下,结合铜川传统煤电铝产业转型的金融服务需求满足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缺乏成形的标准体系,转型金融的推进仍然较为缓慢。换言之,转型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补充,金融机构在为高碳排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资金支持时,需要相关的标准进行参考。基于此,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发布的上述专栏文章提出,“完善标准体系,夯实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发展基础。借鉴绿色金融标准制定工作经验,逐步推出各类金融产品共同适用的转型金融标准。鼓励转型主体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转型计划,以确保在整体层面上实现降碳减排。同时,以转型金融标准制定为契机,调整更新现行绿色金融标准,让绿色更绿,让转型更全面、系统。逐步构建可衡量碳减排效果的金融统计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针对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激励约束机制”。
实际情况是,在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领域,碳市场的作用体现在以碳金融产品创新支持转型金融发展,可以帮助需要能源转型的企业获得更有效融资。因此,央行研究局在专栏文章中还表示,将积极研究与碳排放权挂钩的各种金融产品,并且会根据投资者适当性原则,有序扩大碳市场交易主体范围。同时,需要进一步健全企业碳核算体系,对标国际先进做法研究建立金融机构碳核算方法学,推动制定国家标准。在成本可控前提下提高金融机构碳核算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扩大环境信息披露主体范围,提高环境信息的可比性,强化对碳排放和碳减排等气候类信息的披露要求,分步实现金融机构环境信息强制披露。主动参与制定和试用全球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可谓多点开花,而转型金融在产品和市场方面的创新还远远不够。为此,各地区可以根据转型主体情况、转型主体所处阶段以及资金需求等因素的差异,开发定制化的转型金融产品。并且,通过多种融资工具,对已经在绿色金融领域有投资基础的主体,引导其针对转型经济主体进行投资,同时,完善并发展全国碳交易市场,进一步夯实转型金融的发展载体。
促进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有效衔接需要有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发展转型金融较为理想的区域应该是绿色金融实践基础较好的地区,并且,其最好存在转型金融的显著需求。自2017年以来,全国10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一系列有益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同时,这些试验区仍然在继续探索绿色金融改革的新策略、新路径,以上述地区为基础,推动转型金融的创新与实践,可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已经在探索和实践转型金融的区域应该结合其实际情况,从各项政策层面给予鼓励,并做好相关总结提炼工作,将有益的经验进行推广复制,兼顾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发展,从而推动绿色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
骏绿网(www.jungreen.com)国内首家以绿色建筑视频直播为特色的专业门户网站,是整合绿色建筑、WELL健康建筑、LEED、海绵城市等行业视频、专家、法规、标准、案例、问答、在线绿评等内容的全新绿色建筑门户网站。服务热线:4006464264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公布2024年第一批一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通知
骏绿网申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骏绿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骏绿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骏绿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骏绿网QQ:3525864755,紧急联系方式:0755-86008491
作为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简称UNGC,世界上最大的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组织)成员之一,骏业建科将继续发挥自身在绿色低碳专业服务商的技术实力和资源优势,并以更加专业、高效的服务,助力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共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咨询联系:4006464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