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当前,我国建筑业任然作为碳排放大户,全过程碳排放量巨大、全社会占比高,在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推动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打造绿色低碳建筑,已成为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3月23日,《因地制宜•绿色建造的低碳发展核心》分享会采取线上直播召开。本次活动邀约到各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单位、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单位、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相关技术人员,共同探讨推动绿色低碳节能发展。 主讲人简介:丁 勇 ◎ 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 ◎ 现任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 重庆大学科技部国家级“低碳绿色建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绿色建筑与室内环境研究所所长 ◎ 重庆大学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创新团队负责人 •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带动上下游50多个产业的发展,但同时,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达到51.3%。 • 2018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6.4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3%。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9.0%;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 能源消费总量的22.1%,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达到7.28亿千瓦,同比增长12%;原油对外依存度71.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43.9%。 • 2018年,建筑全过程(建材生产、建筑运行、施工)能耗占比约为46.5%,年均增速3.6%以上。其中建材生产约22.6%、建筑运行约21.7%、施工约2.2%。 • 每年有160亿平方米的新建房屋面积为能源利用率仅33%的高耗能建筑。为什么发展绿色建筑 • 水泥、钢铁和铝, 作为支撑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基础原材料、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在2016年度产量分别达到了24.10亿t, 11.35亿t, 0.58亿t。 • 我国建筑工程用主要材料产业全球产品总量占比已超过60%,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材料生产及消费国。 • 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 • 建筑中影响使用者健康的影响因素来源多种多样,例如室外污染物来 源、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及家具散发的污染物、噪声、水质、食品安全、热湿环境、缺少锻炼、建筑心理因素等等。 绿色建筑的核心 • 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 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性能进行 综合评价。 • 绿色建筑应结合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且建筑布局应与场地的气候条件和 地理环境相适应,并应对场地的风环境、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等加以组织和利用。 绿色建筑的实现 • 地理条件的合理利用 • 自然资源的充分协调 • 环境性能的综合打造 • 设备材料的适宜匹配 • 运维管理的深度切合 不同绿化的环境改善 • 在太阳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段,灌木种类对空气湿度影响较为显著,且灌木叶面积指数越高,空气相对湿度越高,高度约为 1米的灌木对1.5米行人高度热环境具有明显的增湿效果。 • 总体叶面积指数越大,对室外热环境的降温作用越显著,但仅靠增大叶面积指数并不能造成室外热环境状况发生明显改变。叶面积指数越大,对风速的衰减作用越明显。 • 室外热环境:包括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风速,其舒适性还涉及到人体服装热阻、人体代谢率等。 在丁勇老师分享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有很多在线网友积极的讨论,并参与了问答互动,丁勇老师也从中选择了三个高频问题进行解答。 Q1: 当前的很多地方,都要求了绿色建筑设计专篇,这是否会对绿色建筑的实施效果起到保障? 丁教授:“目前很多的标准和地方为了推进绿色建筑的实施,确实都会有要求进行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并纳入到了审查要求,这些要求对于推动绿色建筑的快速、大面积实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些专篇的内容大都是以标准要求为对象,基本上是回答能否达到标准要求,而真正体现“绿色设计”,尤其是今天分享的因地制宜的设计,是比较少的,也就是说,基于当前普遍存在的简单化设计模式,虽然专篇促进了设计师对绿色建筑的必要了解和达标遵循,但实际上并没有对绿色建筑的性能化提升起到根本作用,要实现绿色建筑的性能要求,在实施专篇等常规要求外,还应该进一步提升设计师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从根上提升绿色建筑的性能保障。” Q2: 绿色建筑的运行管理中,现在缺乏的是什么?与设计的关系是什么? 丁教授:“我们知道,绿色建筑的效果,除了前期的技术实施外,更重要的是看实际运行的效果,包括室内环境质量、能源资源消耗、人文精神体验等等,而这些,往往不是单一的、简单的物业管理能够实现的,这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思想、系统性的控制策略、以及把建筑作为一个整体的思考,才能够予以实现,实话实说,目前,这方面的专业管理人员,还是比较匮乏的。而这一切要实现,除了人员之外,还必须要具备硬件,也就是我们说到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到,要实施了,才能在运营中予以体现。这也就是说,虽然是后期的管理,但必须要在设计中考虑,所以说,设计、咨询人员,是应该要具备相当的整体思维,了解并且知道运行管理的需要的。” Q3: 目前,很多设计院、开发企业,都有相关的绿色建筑咨询专业人员,您认为这些人员对于实现绿色建筑可以起到作用吗? 丁教授:“目前,在整个建筑行业中,活跃着很多绿色建筑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对于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当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我们国家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不断更迭。但与此同时,我们还是要提出,绿色建筑的咨询,这是一个具有非常广阔内涵的行业,对标、模拟、算量,这些是基本功,而要为建筑的建设出谋划策,这才是咨询行业走向未来的希望。这当然受制于当前的建设模式,常规项目,技术咨询往往是后期才可能介入,而这个时候已经基本不太可能起到真正的咨询作用。如何让咨询走到前端,走到真正的出谋划策阶段,那个时候,我们的咨询人员将为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编者语:因地制宜作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核心,也是发展高质量绿色建筑必备基础,我们建设的绿色建筑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方向下,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工程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支撑。 更多详情点击:因地制宜的绿色建筑营造 -骏绿网.pdf 骏绿网(www.jungreen.com)国内首家以绿色建筑视频直播为特色的专业门户网站,是整合绿色建筑、WELL健康建筑、LEED、海绵城市等行业视频、专家、法规、标准、案例、问答、在线绿评等内容的全新绿色建筑门户网站。服务热线:4006464264 【骏绿网专家观点】刘加平:开拓建筑材料革新的未来之路 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骏绿网直播回顾】王福阳: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及其应用分享 近期直播回顾: 骏绿网申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骏绿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骏绿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骏绿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骏绿网QQ:3525864755,紧急联系方式:0755-8600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