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四届四川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坛
演讲主题:“思·辨”装配式建筑
演讲者: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建筑工业化设计研究中心 李峰
——————————————————————
Q:“什么?让悉尼歌剧院去死?WHY?”
A:“因为它是装配式建筑”
Q:“装配式建筑就得死吗?”
A:“对”
……
最近,网上火了一波建筑风diss
有人发文‘让装配式建筑去死吧’
没过几天,便被一位业内人士高调diss
并且发文‘让无知去死——装配式建筑不会死!’
一看内容还没说完,反手再来一篇
‘让无耻去死——装配式建筑才能重生’
还有网友发文‘要我死?没那么容易!’
看到这些文章后,表示惊叹不已
明明都是建筑行业的理工生
是怎么写出如此押韵的标题和有理有据的文章
……
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
有很多你见过的、听过的著名建筑,其实都属于装配式建筑
比 如 :
➜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
➜ 美国纽约帝国大厦
➜ 美国纽约大都会人寿大厦
没错,这都是装配式建筑
最早的装配式建筑应该追溯到17世纪向美洲移民时期所用的木构架拼装房屋
最早的装配式公寓的想法和实现过程
则由英国利物浦的工程师John Alexander Brodie在20世纪初提出
▲John Alexander Brodie(1858~1934)
(致敬)
“因为装配式建筑不安全”
“因为它不成熟,不可靠”
“像积木一样堆起来的房子你敢住吗?”
不安全?不成熟?
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1973年竣工
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
至今完好无损,正常使用
(成龙大哥都上去‘打过架’)
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1931年竣工
楼高381米、总103层
1951年增添了高62米的天线后,总高度为443.7米
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前去登顶参观
其实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早已被多国运用
如日本、欧洲、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早已大量采用
尤其是灌浆套筒连接技术
主要用于各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受力钢筋连接
国外的实例和机构都证明了这项技术是安全可靠的
一项不安全不成熟的技术
难道发达国家愿意去砸钱吗?
我国国内科研机构也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比如剪刀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半灌浆套筒预制柱抗震性能等等
若干个专家在测试、研究,都证明该技术是安全的!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建筑工业化设计研究中心的李峰先生说
装配式建筑技术本身没有毛病,只是我国装配式体系不成熟
技术成熟度也没有毛病,只是目前我国难以安全、有效地组织生产
如,灌浆料质量在市场上良莠不齐
装配式施工技术未普及,施工质量难以把控
灌浆材料密度没有有效检测手段
也有一部分是设计师的思维方式的原因
装配式思维与传统建筑思维完全相反,设计师难以习惯
简单说
传统建筑思维是 先设计整栋楼,再到单独的楼层、房间、门窗
而装配式思维是 先设计门窗,再到房间、户型、楼栋甚至社区
装配式思维对大部分设计师而言
大概就像一直用右手拿筷子
突然换左手吃饭,难以适应……
首先,别说什么丧气话
没有哪个国家健全的制度和体系是一天建成的
发展和完善装配式建筑
有赖于全行业协作努力,设计人员积极参与
需要设计人员带头转变,引领行业整体提升
加大装配式的检测和研究
政府部门规范、设计、制作等环节
加强装配式施工技术培训
当然政府早已去着手了,只是全民都应该配合、出份力
因为这不仅是建筑业的一次重大变革!
也是思维的一次变革!
关于装配式建筑,具体内容还有哪些?有请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建筑工业化设计研究中心 李峰 为我们深度讲解(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时间/Time > 2018.07.19
文/Article >Seven
视频/Vedio >天水
校对/Check > 杨小乔
图片/Photo > 视频、网络
原创文章·骏绿网
欢迎各大媒体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专访—Delos亚洲高级副总裁汪洪
许麟济:谈绿色建筑给消费者带来切身好处
第一现场|“健康人居万里行”—粤港澳大湾区站
健康宅专题—买房如何健康选址?
(via深圳建科院)
(via城设设计集团)